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和产业活动集聚,引发了大规模的围填海活动,导致滨海湿地大面积减少,滨海水体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利用1980年的Landsat MSS影像和1995年、2010年和2015年的Landsat TM影像,获取4个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土地利用信息,结合珠三角沿海城市开发政策,分析珠江三角洲滨海湿地的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利用元胞自动机模型,预测该地区未来城市发展对滨海湿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滨海湿地变化最为剧烈的珠江口区,东、西两岸区域的开发模式和开发时间存在显著差异,东岸区域的开发始于1980年,土地开发利用方式以围垦养殖和工程建设为主;西岸区域开发始于1995年,土地开发利用方式以围垦养殖为主。围垦养殖、交通建设、产业发展、保护政策等人为因素是导致珠江三角洲滨海湿地变化的主要原因。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自贸区、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建设等新一轮城市和区域开发活动,可能会导致珠江口西岸区域大面积滨海湿地和东岸区域部分滨海湿地丧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