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5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北京城区绿地防灾避险功能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灿强  张彪  李文华  谢高地  肖玉 《地理研究》2012,31(12):2301-2309
城市绿地具有重要的防灾避险功能。以北京城区具有防灾避险功能的绿地为研究对象, 划定了不同类型绿地的防灾避险服务半径, 利用ArcGIS的缓冲区分析工具, 对研究区内绿地 的防灾避险服务范围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绿地防灾避险有效服务面积占研究区的 71.22%,3.94万hm2的区域处于服务盲区, 主要分布在五环路以外的海淀、丰台和朝阳区; 从防灾避险绿地和服务范围的覆盖率来看, 西城区>东城区>朝阳区>石景山区>海淀区> 丰台区, 有111个街道、地区办事处和乡镇覆盖率在90% 以上, 但仍有占研究区面积 24.08%的办事处和乡镇覆盖率在80%以下;此外, 防灾避险绿地及服务区覆盖率由市中心向 外围呈现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2.
基于InVEST模型的西苕溪流域产水量分析(英文)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流域产水量的计算与分析对水资源的规划、管理以及水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InVEST中的产水量模型应用于西苕溪小流域。该模型的数据需求主要包括土地利用/覆被,年均降雨量和潜在蒸发散,土壤深度,植被可利用水量。为验证模型的精确度,利用基期的降水径流关系,得到2003-2007年的平均自然径流量。经过反复校验,当Z系数为6.5时,产水量为8.3亿m3,与自然径流量最为接近,从流域产水量的分布来看,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单位面积的产水量较高。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浙江省分布有丰富的滨海湿地资源。滨海湿地为人类提供了物质生产、环境调节和人文社会等诸多服务。在全面分析浙江省滨海湿地现状及综合比较不同评价方法基础上,对浙江省滨海湿地服务价值进行了初步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210.383×108元/a,其中直接使用价值141.658×108元/a,间接使用价值68.725×108元/a;滨海湿地单位面积服务价值为3.664元/(m2·a);各服务价值按大小排列依次为:海水养殖87.022×108元/a,滨海旅游54.636×108元/a,水质净化7.698×108元/a,护岸37.944×108元/a,促淤5.829×108元/a,固碳释氧11.867×108元/a,养分积累4.526×108元/a,提供生境0.861×108元/a;8项服务中,海水养殖价值最大,占总价值的41.363%,其次为旅游和护岸,分别占总价值的25.970%和18.035%。浙江省滨海湿地在发挥显著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兼具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维系浙江省生态安全及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欧美地区大量研究表明,城市公园对附近房地产价值有明显增值效应,但是关于北京城市绿地与房地产价值之间的关系还未有研究,阻碍了社会公众和城市管理者对绿地资源重要功能的认识。本研究首先采用问卷调查与享乐价格法,分析了北京城区14个公园绿地与附近76个居住小区房产价格的关系,并借助北京市第七次园林绿化资源普查数据(2009)与GIS技术测算了18070ha城市公共绿地的房产增值总效应。结果表明,在北京地区,公园绿地能对其附近850-1604 m范围的房产价格有0.5%-14.1%的增值效应。北京城市公共绿地共产生28.6亿元的房产增值, 约合每公顷绿地平均增值16万元, 相当于绿地维护成本的1.8-3.9倍。因此,通过提高绿地附近房产的部分税收作为绿地建设与维护资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2012年农业部启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以来,通过两批申报与评选,有39个传统农业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中涉及林业19项、种植业14项、农业复合系统4项、其他2项。从遗产系统的起源来看,历史在1000年以上的农业系统有24个。从民族特征来看,20个遗产系统位于少数民族聚居区。当前,农业文化遗产地普遍面临着生态系统的退化与破坏,传统农业技术和农业景观的遗失与废弃,农业规模化与产业化发展滞后,农户的利益分享与激励不足等问题。相对其他遗产类型,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更为复杂和困难。为实现农业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财政扶持功能,探索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市场化途径与适应性管理,建立多方参与和惠益分享机制,加强农业文化遗产的基础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