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97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GPS相位预测值周跳检测的小波分析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丁发  卓健成 《测绘学报》1997,26(4):352-357
本文研究了利用小波分析法来检测GPS相位观测整周跳变的理论与方法,并通过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有助于GPS基线解算及其软件开发。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尚家—太平川地区构造演化、烃源岩特征、沉积特征、储盖组合、油水关系及油藏类型和油气成藏特征的分析,研究了本区的石油地质条件,认为烃源岩具有较好的生、排烃能力,分流河道砂体为油气聚集提供较好的沉积环境,良好的储盖组合有利于油气的聚集与保存。研究区没有统一油水界面,尚家地区以岩性—构造油藏为主,太平川地区以构造—岩性油藏为主。区内扶余—杨大城子油层油气成藏受有效性圈闭、优势运移通道、过剩压力、储集条件和构造诱导作用控制。据上述认识确定了研究区下一步的勘探方向,并已在指导勘探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贡嘎山海螺沟冰川径流水文规律的同位素示踪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示踪技术, 对贡嘎山海螺沟冰川河源区和干流的不同区段, 不同时域径流的组成特点及其水文动态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贡嘎山海螺沟冰川河源区水的组成, 不同季节、不同时段(早、晚)有明显的变化. 夏季晚上的水大约有82.4%是来自冰川区的水, 17.6%为非冰川区的径流; 早晨中的水来自冰川区的占74.6%, 非冰川区径流占25.4%. 冰川消融水的最大可占总水量的6.9%~7.8%左右. 在冬季时段, 冰舌末端排泄水(BCH-1)和冰川水文站(HLG-6)径流的同位素组成均低于底部冰川冰(BCB-2: -16.639‰), 显示出严重同位素不平衡的特点, 反映了冬季底部冰川消融水在源区水(BCH-1)中的贡献已达很低的程度, 而代之以冰川上部占主导优势的雨雪水. 这意味着在冬季当地冰川的退缩速度与夏季相比有明显减慢的趋势. 示踪表明, 在冰川水文站附近区域内存在水的渗漏, 夏季可能延伸到倒中桥(HLG-13采样点上方)一带, 下渗水通过地下通道, 到杉树坪(HLG-2采样点)邻近的区域回补到河道内.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西藏自治区主要土壤类型的实地踏勘和采样分析,并结合全国土壤普查资料的结果进行分析,揭示了本区土壤具有4点特性:即多砾石性、砂质性、成土幼年性和低矿化的富有机质性。因此,在改良本区土壤时,应重视去石与防治沙漠化措施,加强矿质养分肥料的施用,稳定有机肥的投入。  相似文献   
5.
风沙地区遥感图像分析及其对选线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叙述了利用遥感图像进行沙丘研究的优越性,重点介绍了沙漠地区各种类型沙丘的影像特征,并以其形态特征分析为依据,对某些类型沙丘的成因提出了看法,同时指出遥感图像沙丘判释对线路选线的意义及风沙与铁路、公路选线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6.
房毅卓 《盐湖研究》1997,5(1):55-58
采用调速稳速集成电路通过电位调节买现自反馈电子稳速,克服了实验过程中溶液阻尼变化对电机转速的影响,并利用高精度时钟信号与十进制记数器完成光电测速过程。  相似文献   
7.
应用模糊数学法进行辽河下游段水质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8.
申淑娟  吴彬卓  俞志强 《测绘科学》2019,44(11):170-175
针对高分屏上公共服务电子地图显示出现注记模糊、线划锯齿化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面向高分屏的公共服务地图瓦片分类插值超分辨率重建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公共服务电子地图瓦片的可视化效果,而且对瓦片访问速度的影响甚小。研究成果在不改变现有地理信息应用系统技术流程和技术架构的基础上,显著提升了公共服务地图瓦片的显示效果,具有很强的应用推广价值。方法将公共服务地图瓦片中的像素分为3类,根据像素特征选择插值方法,增加瓦片文件的像素数量,使其在高分屏上显示时,有更多的采样点,从而获得清晰、稳定的视觉效果,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提升公共服务地图瓦片显示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哈密地区霜冻气候特征分析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1—2014年哈密地区4个国家气象站逐日最低气温≤0℃的观测资料及低温冻害调查资料,根据霜冻指标计算历年初、终霜冻日期和无霜冻期变化趋势;依据异常霜冻标准,分析哈密地区霜冻异常特征,探讨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54a全区及各站点终霜冻绝对变率均大于初霜冻,表明终霜冻稳定性差,对农牧业生产危害大。(2)全区及各站点初霜冻呈推迟趋势,终霜冻呈提前趋势,无霜冻期呈延长趋势。(3)特晚终霜冻近14a各地均未出现,而偏晚终霜冻在各年代几乎都有出现;特早初霜冻各地在20世纪80—90年代均未出现,偏早初霜冻在60—90年代各地均有出现。(4)哈密地区霜冻灾害主要由终霜冻造成。  相似文献   
10.
采用哈密地区6站1975—2014年逐日地面水汽压和降水量资料,计算了哈密各站的大气可降水量、有效空中水资源量、自然降水产出率和人工增水潜力值,并分析了各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哈密地区年平均整层大气可降水量为2560~4327 mm,年均有效空中水资源量约为232~828 mm,占整层大气可降水量的1/4~1/10;年均自然降水产出率在9%~28%,自然降水产出率与降水量成正比关系。哈密地区的年人工增水潜力理论计算值在844~2399 mm之间,潜力值在夏季最大,巴里坤和伊吾明显多于其它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