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久文  蒋治 《地理学报》2021,76(2):277-294
高质量发展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跻身发达经济体的关键举措。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沿海地区正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国家制造业中心、打造创新型国家的前沿地带、开放型经济建设的排头兵、绿色发展的示范窗口,具备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特征,将有效带动内陆地区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正轨,形成对整个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结合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现状与特征,本文从经济增长、产业实力、创新能力、对外开放、绿色发展五方面入手,重点探究沿海地区整体以及沿海北部、中部、南部地区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突出问题,分析其背后的现实原因,为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提供价值参考。新时代背景下,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需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性机遇,产业升级战略、自主创新战略、对外开放战略、生态文明战略并济,遵循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激发创新活力、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等路径,协同推进沿海北部、中部、南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巩固沿海地区的引领地位。  相似文献   
2.
夏添  夏迎  刘晓宇  孙久文 《地理学报》2023,(8):1904-1919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虽已初步实现发展目标,但仍深受外部环境和自身结构影响。回顾历史,中国区域经济从近代萌芽和起步,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形成发展模式,区域发展由自发转向使动阶段。对比3次区域经济实践后,本文发现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发展阶段相对应,并依次形成沿海与内陆、三大地带、四大板块的发展格局。本文进一步通过梳理文献和历史事实,确定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起点、划分标准、划分方案,总结出区域发展中的3条主线和3对矛盾,即市场化改革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经济地带分化中的沿海与内陆关系和城镇化历程中城市与农村的关系。因而将中国区域发展的时空过程构建成三维模型,并基于经济体系现代化视角提出新的区域经济历史阶段:工业经济、特区经济、地区经济、区域经济和城市网络经济。最后,以城镇化为视角,本文提出不同城镇化水平与阶段下区域政策依次应该为产业政策、要素政策和财税政策。  相似文献   
3.
加快建成完善矿权市场,尽快充分发挥市场在矿产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这是我国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乃至各级政府当前的迫切愿望。正是基于这种愿望和党的十六大精神,1月初国土资源部在广西南宁召开了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建设研讨会。会上,来自多方面的高层专家、高层学者畅所欲言,提出了自己关于“两权”市场建设方面的新观点、新思维、新理论。充分地了解、研究并科学地吸纳专家、学者们的新观点和新理论,将有助于我国“两权”市场的培育和建设。为此,本刊特地运用《座谈时空》为个栏目,对专家、学者们的观点、理论进行摘登。我们期望这些专家新论能够对国土资源“两权”市场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有良好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4.
孙久文 《地理学报》2012,67(10):1438-1438
省际边界区域是以省级行政边界为起点, 向行政区内部横向延展一定宽度所构成的、沿边界纵向延伸的窄带型区域。据统计, 我国共有34 个省级行政区(包括台、港、澳), 由此产生66 条省级行政区陆路边界线, 总长5.2 万km, 省级行政区边界两侧分布着849 个县级行政单位, 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47.9%。省际边界区域作为我国行政区划分割比较严重的特殊区域类型, 在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中, 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区域趋同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区域趋同基本理论,采用新古典方法,运用Barro和Sala—I—Martin趋同模型分析京津冀区域经济增长情况,进行了α趋同和β趋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第三产业的发展差距以及北京、天津显著的综合区位优势是造成京津冀区域趋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孙久文  蒋治  胡俊彦 《地理研究》2022,41(7):1864-1882
高质量发展是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成果的必由之路,是绘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宏伟蓝图的不二法门。本文将研究的空间尺度下移至城市层面,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评价体系,合成了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基尼系数、马尔科夫转移矩阵、面板回归模型等统计与计量方法,剖析新时代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进格局与驱动因素。研究表明:① 2012—2019年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其中东部、中部、西南、西北城市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持续增加,东北城市则先降后升。② 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充当了排头兵角色,宁夏沿黄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排名相对靠后,辽中南城市群面临发展质量下滑的压力。③ 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在空间上大体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的规律,空间集聚特征突出,但高质量发展失调问题随时间推移得到缓解,低质量、中低质量、中等质量与中高质量状态城市具有向上一等级跃迁的动力,但难度逐级提升。此外,中国城市发展质量存在向下一等级转移的风险。④ 海拔高度、地形地势、产业集聚、市场规模、公共财政、对外开放均能显著影响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为全方位驱动新时代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发挥先发城市的领头雁作用,带动后发城市高质量发展,通过重塑中国经济地理格局达成“普遍沸腾”的愿景。  相似文献   
7.
运用2012年中国新疆的数据,从低碳产出指标、低碳排放指标、低碳消费指标、低碳资源指标、低碳支撑指标、经济发展指标6个方面对新疆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利用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分析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分析结果显示:(1)新疆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较大;(2)各省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呈现出从东南沿海向西北逐渐递减的规律,其中山西、内蒙古、宁夏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较差,而东南沿海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8.
今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明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与重要任务.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重要部署。 经过长期的发展.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目前以区域要素一体化为主,兼有政策一体化的特征。但未来.政策一体化应是协同关键.而现在缺陷也较多.主要集中在公交、银行、通信、食品安全、住房政策等领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