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胡笑琪  吴楚材 《地理学报》2005,60(5):863-865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于2005年8月5日召开了周立三院士诞辰95周年暨“建设节约型社会”学术座谈会。座谈会由所长杨桂山研究员主持,出席座谈会的有著名农业区划专家、中共江苏省委原副书记、江苏省政协委员孙颔教授,江苏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钱志新博士,江苏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范朝礼研究员,  相似文献   
2.
因地下水过量开采而引起的地面沉降是重要的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问题,据最新统计资料,全国96个城市或地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苏南太湖流域由于城镇用水和工业用水的迅速增加,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区域内出现了5000km^2的地区地面沉降,有些地区累计沉降量超过2.0m。地面沉降已经影响到区域的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增加了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加快区域供水步伐,调整工业结构,加强水资源综合规划和管理是防治地面沉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苏南地区近20年城市用地扩展的特点与问题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和结构演变是城市化过程在空间地域上所反映的重要特征。随着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城市用地规模迅速扩大,城乡用地矛盾也日趋突出,尤其是本来人多地少的苏南地区更是如此。本文试图通过近20年苏州、无锡和常州三市用地扩展和结构演变特点、问题和发展趋势分析,探讨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宏观调控对策,为城乡土地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城市现代化与国际化’95国际学术讨论会”圆满成功随着世界经济的区域化、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城市的现代化、国际化已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并形成一种潮流。尤其在当今我国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如何界定城市现代化、国际化的本质概念、基本特征、发展模式与趋势,...  相似文献   
5.
沿海经济低谷地区的制约因素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张落成  吴楚材 《地理研究》2002,21(6):791-799
根据世界银行的经济分类方法 ,沿海 6个省市的 72个地市中 ,有 34个属于发展相对落后的经济低谷地区。经济低谷地区主要分布在省际交界处 ,从类型上分为黄泛平原、丘陵山区和沿海库区。由于自然条件与区位、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和国家宏观政策的制约 ,沿海经济低谷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异正在拉大。国家需要从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利用、投资环境改善以及优惠政策等方面来加快这一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落成  吴楚材 《热带地理》2003,23(3):250-254
南雄市是珠江流域与长江流域分水岭和联系通道,是古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与珠江三角洲有着密切的人文联系,具有交通要道、旅游资源等优势,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工业不发达.经济发展水平在韶关地区处于中游,在沿海则属于经济低谷地区.应该采取资源转换、外向带动、跳跃发展、重点突破发展战略加快其发展.  相似文献   
7.
现代城市发展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在一定历史阶段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集中点与各种物质要素的集聚点。列宁说过:“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确实,城市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积极的、创造性的和生产组织的巨大作用,代表了一定地区范围内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然而,城市的发展,不但受自然、经济规律的制约,而且受国家方针政策的深刻影响,特别是现代化城市的发展,涉及的因素更为复杂。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如何从我国国情和生产力水平出发,研究现代城市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占总人口84%),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商品经济不甚发达,城市化水平也较低。但是,随着今后四化建设的进程,农业生产体制的变革,农、工、副、商事业的发展,农业生产水平的逐步提高,就面临着农村解放出来的人口如何转化,小城镇如何  相似文献   
9.
选取资源和产业结构的合理配置作为切入点,通过对经济低谷地区资源、产业组合类型及其与生存环境要素相互制约机理的研究,探讨借助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等非工程措施和手段来改善区域生存环境的可行性,提出经济低谷地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0.
苏南太湖地区范围包括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及江阴、沙州、常熟、太仓、昆山、无锡、吴江、吴县、武进、宜兴等十县。土地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100万人。本区靠近沪宁杭等特大城市,自然、经济条件优越,水陆交通发达,工农业生产发展迅速。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小城镇的发展,非农业用地不断增加,激化了这一地区人口和土地之间的矛盾。由于城市人口密集,工业布局不合理,交通拥挤,环境质量明显下降,城市生态条件日趋恶化。因此,总结城市发展中的生态问题,预测今后城市发展中可能出现的生态变化显得十分重要。本文结合近年来在苏锡常三市及其周围典型城镇的调查,探讨有关城市的一些生态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