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采用土壤和改良的Knop’s固体培养基培养湿地敏感植物、国家一级保护极危蕨类中华水韭(Isoetes sinensis),并获得有性生殖苗;观察记录了配子体发育及幼孢苗发生各阶段的详细过程;总结了幼孢苗的人工管护技术;分析讨论了配子体发育与环境因素间的规律、幼孢苗复壮对策以及病虫害类别、病症及其防治措施等.研究结果表明,中华水韭孢子在22~28℃、光照强度为60 μmol/(m2·s)、每日光照14h和黑暗10h的条件下,可达到90.3%的成熟率;已完成中华水韭的生活史,掌握了孢子育苗及日常管护方法,获得孢苗5 000棵,长势良好,出现孢子囊,以期为回归原产地,拯救该野生种群及湿地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研究水韭濒危原因,选择中华水韭(Isoetes sinensis)、东方水韭(Isoetes orientalis)和云贵水韭(Isoetes yunguiensis),将3种水韭栽种于盆中,使其健壮植株自然失水,比较在不同干旱条件下叶片的多项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3种水韭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相对电导率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都上升,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都下降,保护酶含量先上升后下降;3种濒危水韭的抗干旱能力最强的是中华水韭,其次为东方水韭,最弱的为云贵水韭;3种水韭都能通过调节自身生理代谢,在一定程度上抵抗干旱胁迫造成的伤害。短期的干旱不是中国水韭濒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4.
几种栽培基质下中华水韭幼苗的生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水韭(Isoetes sinensis)是中国特有极度濒危拟蕨类多年生沼泽植物,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在对中华水韭人工批量繁殖的基础上,用不同配比的暗棕壤与河沙以及不同厚度的暗棕壤作为基质,研究其幼孢苗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通过比较各对照组在不同时期的幼苗叶片数、最长叶长度、孢子囊产生及成熟情况,筛选出了中华水韭生长发育的适合基质。结果表明,基质中暗棕壤的含量越多,中华水韭幼苗叶片数量就越多、叶片长度就越长;基质中暗棕壤土层厚度越厚,中华水韭幼苗叶片数量就越多、最长叶片长度就越长;随着基质中暗棕壤的比例和厚度的增加,中华水韭产生孢子囊和成熟孢子所需的时间逐渐缩短。综上所述,基质中较高比例的河沙会导致中华水韭幼苗死亡或孢子囊败育,中华水韭适合生长在基质营养丰富、没有或少有沙石、浅水微流、水质透明、光照充足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所发生的故障有两大类型:一类为硬件故障;另一类是软件故障与工作软件故障。下面就2大类型故障发生时的表现与基本排除方法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6.
“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应用的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和动态监测、土地资源评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阐述了“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应用的现状,并结合“3S”技术的发展探讨了其应用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