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1.
<正> 关于用氰化钾定量的掩蔽锰,用EDTA分级络合滴定钙、镁和锰的主要研究,以前的文章已报道了。但是该法的缺点是使用了氰化钾这种对人有毒的试剂,并且在每200毫升滴定液中只允许5毫克铁存在。随着铁浓度的增加,由于产生深黄色的亚铁氰化络合物,而严重地影响滴定的终点。加入象羟胺或抗坏血酸这样的还原剂,不仅使Fe(Ⅲ)还原成Fe(Ⅱ)的氰化络合物,也使Mn(Ⅲ)还原成Mn(Ⅱ)的氰化络合物,它们是随钙、镁共同被滴定的。  相似文献   
2.
古村落场理论及景观安全格局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古村落是个特殊的场源,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要素,有其特有的景观解释和认识图式。以场论为基础,提出古村落场理论,基于该理论建立了古村落景观安全格局判别模式。从古村落角度看,古村落之外的其他现代建筑景观均被视为干扰场源。场可以用物理量“势”来计算,古村落场的势由聚落场的势和基质场的势构成。将场源周围势相等的点连接起来形成等势面,不同场源的等势面在空间相遇形成切点,通过该点的面称为阻隔面。在基质场中存在若干敏感点,敏感点与阻隔面通过聚落场与基质场的叠加,形成一定的空间关系,成为景观安全格局判别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3.
龙虎山丹霞地貌"旅游景观价值-游客审美感知"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龙虎山丹霞地貌类型及其地质遗迹、人文景观的分析,按景区空间组合及代表性景观构建了旅游景观谱系。对这些景观进行评价和游客感知度调查,形成游客感知率与景观评价值矩阵,并用坐标法将矩阵划分为4个象限,分析其间的耦合性、差异性和产生机理。结果显示,总体上符合景观赋分值高、游客感知度高,景观赋分值低、游客感知度低的规律,但对一些典型地质遗迹,专家的评价与游客的感知度相差较大。游客仍以直观的山水审美为主,对其蕴含的科学性认知不够。地质遗迹科考产品和科普产品开发不足,尚未形成大众产品。比较不同游客群体的审美感知差异,为旅游产品的市场细分提供依据,并提出丹霞地貌景区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龙虎山丹霞地貌类型及其地质遗迹、人文景观的分析,按景区空间组合及代表性景观构建了旅游景观谱系。对这些景观进行评价和游客感知度调查,形成游客感知率与景观评价值矩阵,并用坐标法将矩阵划分为4个象限,分析其间的耦合性、差异性和产生机理。结果显示,总体上符合景观赋分值高、游客感知度高,景观赋分值低、游客感知度低的规律,但对一些典型地质遗迹,专家的评价与游客的感知度相差较大。游客仍以直观的山水审美为主,对其蕴含的科学性认知不够。地质遗迹科考产品和科普产品开发不足,尚未形成大众产品。比较不同游客群体的审美感知差异,为旅游产品的市场细分提供依据,并提出丹霞地貌景区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的乡村性测评模型——以江西婺源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冯淑华  沙润 《地理研究》2007,26(3):616-624
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本质特性,对乡村性进行测评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基础,是指导乡村旅游开发、经营和管理的重要依据。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理论分析选取了5个潜在因素和17个观测因子构建了乡村性测评的指标体系,运用结构方程原理,建立了乡村性CFA测评模型,并以江西婺源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婺源乡村旅游典型地区的抽样调查,获取了相关数据,建立了多元回归方程,运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获得模型的路径系数和随机误差,并对每个回归方程进行了F检验和拟合度检验,结果显示回归方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对模型中的路径系数进行了t检验,t值在2.319~86.895之间,其显著性概率P小于0.01或0.05,模型中的因果关系显著,与研究的假设条件相符合,模型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