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
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数据来源,借助情感挖掘、语义网络分析以及扎根理论等方法探究食物景观对社会记忆的表征内容和塑造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从情感分析结果来看,个体对食物景观的情感倾向总体呈现积极趋势,不同年龄、复杂的社会经历以及多元的社会角色是影响个体情感变化的重要因素,人们的情感认同形成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并框定了社会记忆的发展方向;2)从个体对食物景观的认知诉求来看,食物味道、饮食文化以及家庭环境是个体内心最深刻的记忆点,人们通过各种与之相关的身体实践和仪式风俗构筑记忆空间;3)食物景观对社会记忆的表征内容具体区分为环境性记忆、功能性记忆和情感性记忆。其中,环境性记忆起基础性作用,功能性记忆是最主要的表征维度,情感性记忆占据主导地位,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