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27篇
地质学   3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现代黄河三角洲地貌形态反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855年黄河改夺大清河河道后于山东利津县东北入海。至今黄河尾癌河道历经10次大的改道变迁,塑造了近、现代黄河三角洲,形成了7个主要的亚三洲堆积体。该文利用黄河尾癌河道改道资料,近、现代河口流路变迁图,近、现代黄河三角洲体系图以及1985-1986年的水文工程地质钻孔资料,在研究黄河三角洲沉积模式的基础上,对工程地质钻孔数据进行沉积层序分析,将今论古,反推近、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地貌,研究结果近似展示了近、现代黄河三角洲二维平面的发育演变和其时其地的地貌形态。  相似文献   
2.
LBS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及构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LBS)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向正确的人群提供正确的位置信息,因而在智能交通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应用领域涉及车辆的导航、跟踪、监控、调度与安全,事件响应,信息获取与定制,进入区域提示,按位置收费等.从系统集成的角度,以LBS为核心来构建智能交通系统是一个先进而且经济的选择,该解决方案是一种以分布式、可互操作、使用标准的Internet和无线通讯网络协议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架构,由客户层、中间件层、应用服务层和数据访问层组成.客户层是融无线通信、计算机、无线定位于一体的个人信息终端;中间件层提供一组与第三方无线定位系统集成的APIs,它支持与多种定位技术的连接;应用服务层由ITS的子系统和空间服务器组成,提供地图生成、邻近查找、地理编码、路径规划、身份认证、收费等服务;数据访问层为ITS存储和管理各种空间信息、交通信息和车辆信息.  相似文献   
3.
利用MERIS数据植被指数分析福建省植被长势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测植被长势动态变化可以提供生态系统状况有价值的信息,可以检测到人类或气候作用引起的变化。本研究利用2004—2005年间10期MERIS影像数据,以福建省为例,探讨MERIS数据在区域植被长势季节变化监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了MERIS数据用于区域植被季节变化监测时的数据处理方法;比较了MERIS数据几种植被指数,提出了利用10和8波段组合改进MERISNDVI的建议;利用多时相合成的NDVI简单分析了2004年夏季—2005年夏季三个季节的植被长势状况。结果表明,MERIS植被指数的时空变化有效反映了气候变化对植被长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地理认知理论内涵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鲁学军  承继成 《地理学报》1998,53(2):132-140
在分析现有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地理专家系统的研究特点之后,提出对于以研究和模拟地理学家的逻辑思维方式为目的的“地理认知理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地质灾害宏观地质巡查业务模式分析基础上,建立了地质灾害巡查数据模型,研究了地质灾害巡查数据组织方法,探讨了地质灾害巡查系统的功能设计及其系统实现,并以公路地质灾害调查为案例进行了地质灾害巡查系统的应用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现集空间位置纪录、矢量图元绘制、属性表单填写、图片采集、视频拍摄为一体的地质灾害多媒体数据采集与纪录方式,不但能够满足对于地质灾害多种类型数据的一体化采集需要,而且有利于提高地质灾害巡查工作的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6.
7.
孤东油田植被演化遥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从1984-2001年多时相的TM和ASTER等遥感数据,对孤东油田近二十年来的植被演化规律进行研究,分析油田开发的不同阶段对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油田开发初期,植被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使区域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油井建成后,被破坏的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恢复,并向着顺向演替的方向发展,目前孤东油田的生态环境正在向着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GIS的体系结构与全面社会化应用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GIS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其动力主要来自于应用需求的牵引和相关的IT技术的推动。本文主要从应用需求的变化对GIS体系结构的影响,以及包括Interbet、移动通信与定位、软件开发、软件工程等IT技术的进展对GIS的推动两个方面,对近年来GIS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近30年来天山托木尔峰东侧分水岭处冰川变化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利用1978年出版的航测地形图与1976年MSS影像(地形图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测绘)、1990年landsatTM影像、2002年CBERS影像对西天山托木尔峰以东分水岭处的5条冰川近30年来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5条冰川在1970年代初-2002年近30年来整体上处于退缩状态,这与该地区20世纪80、90年代气温升高导致冰雪消融加速而冬季降水量基本稳定即补给来源基本不变的趋势是相符合的。这也表明,在气候变暖的趋势下,该地区冰川的补给-消融动态平衡关系被打破,冰川总体上处于退缩状态。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数字区域工程建设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数字区域”应用基础设施的概念,对其研究背景、参考模型和面向信息共享的公共应用服务平台进行了论述。数字区域应用基础设施是在区域网络基础设施和数据基础设施上层的基础设施,它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数字城市等各种数字区域信息化应用工程提供基础性的应用服务支撑,由专业信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标准规范、关键技术和公共应用服务平台构成。信息服务机构是数字区域应用基础设施的主体,是有效联系信息需求方和信息拥有方的桥梁;公共应用服务平台是数字区域应用基础设施的核心,为区域信息共享和交换提供了统一的构架和解决方案。其中,元数据管理和目录服务平台为信息的发布和查询提供了“一站式”入口;信息共享与协作服务平台实现了分布式数据库的信息共享和交换;地理空间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实现了地理空间信息的集中式共享。最后,总结了“数字福建”应用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果,对“十一五”“数字福建”工程的需求和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