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10篇
综合类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2.
3.
本文以高海拔缺氧为主要环境特征对人体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同时提出适应高原的主要措施和对策。理论和实际体察充分证明,久居高原的大部分人在神经、体液机制调节下,各系统器官能逐步建立一套适应机制,达到新的动态平衡。高原低氧环境是可以适应的,特别是在海拔3000m左右,对劳动能力的影响不大,从劳动卫生的意义上讲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陈宜强 《青海地质》1997,6(1):64-69
本文以高海拔缺氧为主要环境特征对人体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同时提出适应高原的主要措施和对策,理论和实际体察充分证明,久居高原的大剖分在神经,体液机制调节下,各系统器官能逐步建立一套适应机制,达到新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5.
6.
人体存在着体力、情绪、智力的差异与周期性变化规律,其相应周期为23天,28天,33天。利用个体差异,可计算并绘制节律曲线,指导钻探、运输、山地工程、地质调查诸种活动。脑力劳动者亦概莫能外,从事着科学研究,重大发现、发明,常萌发于具体个体的生物节律曲线的“积极期”中的巅峰。反之,体能、情绪与智能均处于低弱状态。作者以野外运输为论述的中心实体,印证了生物节律的存在和依据生物节律曲线调节有关人员的生产科研活动。  相似文献   
7.
8.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