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9篇
综合类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浙皖地区海相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目标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晚震旦世开始至中三叠世,苏浙皖(下扬子)地区沉积了三套巨厚的海相烃源岩系,即:上震旦统一上奥陶统,石炭系-二叠系,下三叠统海相烃源岩,三套烃源岩热演化特点不同,下古生界烃源岩经历了加里东、印支-燕山期构造阶段的热演化,已达过成熟干气阶段,上古生界烃源岩基本处于生油阶段晚期;大部分三叠系烃源岩处于成熟生油阶段,少数处于未成熟阶段,区内下古生界烃源岩经历了两次成油过程,第一次发生在加里东运动前的盆地沉降阶段,第二次发生在加里东运动后晚古生代陆表海代积阶段,全区海相油气储盖条件发育,配置有利,经多年油气勘探证实,下古生界油气勘探应立足于苏北地区,上古生界油气勘探除苏北地区外,尚有皖南与浙西地区,中生界海相油气勘探应集中在区内几个发育较好的中生代盆地,如常州、句容,无为,望江盆地等。  相似文献   
2.
句容盆地是一个晚侏罗世至白垩纪时期发育的断陷盆地。经地震勘探和石油钻探,井下获大量油气显示。对容2、3井工业油流的成油背景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句容盆地油气资源量有大突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下扬子区海相油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扬子区从晚震旦世开始至中三叠世沉积了三套巨厚的海相烃源岩系,即上震旦统一上奥陶统、石炭系一二叠系、下三叠统海相烃源岩。三套烃源岩热演化特点不同,下古生界烃源岩经历了加里东、印支——燕山期构造阶段的热演化,已达过成熟干气阶段;上古生界烃源岩基本处于生油阶段晚期;大部分三叠系烃源岩处于成熟生油阶段,少数处于未成熟阶段。全区海相油气储盖条件发育,配置有利,具有良好的找油气前景。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苏北地工陆相中生界地层问题突出,表现在对钻井地层划分对比上观点很不统一,对地层发育与分布的认识模糊不清。通过地层古生物、钻井地层划分对比研究,结合多方面最新资料和成果,对象山群的分布范围、葛村组的发育与分布、“黑浦口”的归属等问题,提出了新观点。  相似文献   
5.
扬州地区长江古河道冲积物发育,地下潜水丰富,扬州构造上位于苏北盆地边缘,大地构造属性较为活跃,断裂系统相对发育,具有形成地热资源有利的地质条件。虽然市区尚未有钻井钻遇地下热水层,但市区东北方向的真31井揭示扬州地区地下热水资源潜力大。  相似文献   
6.
苏浙皖地区:中—古生界海相烃源岩及含油气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晚震旦世开始至中三叠世,苏泊皖地区沉积了三套巨厚的烃源岩系:上震旦统-上奥陶统,石炭系-二叠系、下三叠统。三套烃源岩热演化特点不同,特别是下古生界油源岩经历了加里东、印支-燕山期构造阶段的热演化,已达过成熟干气阶段;上古生界基本处于生油阶段晚期;三叠系大部处于成熟生油阶段,少数处于未成熟阶段。区内下古生界烃源岩经历了两次成油过程,第一次在加里东运动前的盆地沉降阶段,第二次在中里东运动后晚古生代陆  相似文献   
7.
8.
作者通过对下扬子盆地的发展演化序列,盆地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及其油气成藏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经综合研究分析,认为下扬子盆地发展演化历经了古生代海相沉积成盆期和中新生代陆相堆积成盆期两个截然不同的地质历史阶段。原海相沉积盆地的雏形于中生代印支—燕山运动期间即遭破坏、解体,局部地区保留了某些原海相沉积盆地的残块。由于地质构造作用影响或是因原岩固结作用而散失了有效的排烃能力,故不具备有效的油气保存和储藏的可能。在原海相盆地解体之后出现的中新生代地质构造和沉积建造完全不同于海相盆地的中新生代陆相堆积盆地,其具有独立的生油储蓄组合,是油气成藏的有利的地方。文章还阐明了部—庐断裂带和江—绍断裂带,作为区域地质构造的骨架,它们始终扮演了控制下扬子盆地发展演化全过程的角色,其构造背景与盆地演化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长江下游中生代岩浆活动与中新生代盆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念发  王武元 《江苏地质》1996,20(3):150-155
中生代期间,强烈的构造和岩浆活动改变了长江下游地区古生代以来的台地沉积体制和区域构造格局的发展。在大量岩浆侵入和喷出之后,产生了一系列岩浆期后的陆相盆地,这些盆地的形成和发展是岩浆斯后地壳均衡补偿作用的结果,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历史与岩浆活动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张淮  郭念发 《江苏地质》2004,28(4):201-206
江苏黄桥CO2气田是目前我国陆上最大的CO2气田,由于长期的地层压实作用和成岩后生变化,海相地层层系的原生孔隙的储集条件和渗透性相对变差,绝大部分丧失了作为有效储层的储集功能。在这种情况下,海相地层的后生裂隙相当发育,它们极大地改善了原生孔隙的不足,并成为CO2聚集成藏的主要储集空间。研究裂隙储层特征,建立其识别标态,对扩大黄桥CO2气田的勘探远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