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果洛龙洼金矿床位于东昆仑成矿带东段,为该成矿带内典型的大型脉状金矿床。笔者采取大比例尺构造-蚀变填图、坑道-岩心综合调查等手段对矿区构造系统进行了解剖,将矿区主要构造活动由早到晚分为4个期次:东西向左行韧性剪切、东西向右行韧性剪切、东西向逆断裂和东西向正断裂。基于矿体与构造的时空关系,确定中-晚三叠世南北向挤压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东西向脆性逆冲断裂为矿区成矿期构造。该期断裂是早燕山期昆中断裂带活动形成的次级断裂。矿区内,自含矿断裂向外,矿化和蚀变的发育程度随构造变形强度的减弱而依次降低,因此,矿体附近发育的钾化、绿帘石化和黄铁绢英岩化可作为该类矿床找矿标志。受断裂控制,矿区矿体平面上呈东西走向;剖面上可见矿体在产状变缓处膨大,在产状变陡处收敛甚至尖灭;纵投影剖面垂向上,矿体具有南东侧伏的规律,单个矿体侧伏角约75°,矿化在3 400 m和3 700 m标高分2个富集带,标高下限由西向东逐步降低,矿化富集带侧伏角约3°。基于以上认识,构建了矿区三维矿化富集规律模型,认为在矿区深部有较大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2.
鄂拉山地区具有内部结构复杂、多旋回发展演化的特点,是中国西部重要的构造结之一(孙延贵等,2001),也是青海重要的多金属矿集区之一(宋治杰等,1995;张培青,2007).青海省较为著名的赛什塘铜矿、铜裕沟铜矿、什多龙铅锌矿均产自该区,近年来又相继发现了索拉沟铅锌矿、日龙沟铜矿等,使得该区成为地质勘查的重点区带.徐强等(2003)认为鄂拉山具有陆缘火山弧的特征;鄂拉山火山陆缘弧是三叠纪时发育在柴达木东缘,张裂带具喷溢钙碱性陆相火山岩特征(潘桂棠等,1997).笔者根据鄂拉山地区广泛出露的陆相火山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火山岩成矿作用,初步指出鄂拉山陆相火山岩地区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3.
青海大风山天青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风山天青石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由Ⅰ、Ⅱ、Ⅲ、Ⅳ四个矿区组成,赋矿地层为第三系上新统狮子沟组,含矿层位不稳定,矿体多呈薄层状、扁豆状或透镜状产于含碳钙质泥岩中,矿石主要为天青石、菱Sr矿等;矿区内东西、北东东向次级断裂及舒缓短轴复式背斜构造严格控制着天青石矿体的产出形态;成矿物源具有多源性,一方面周边山系含Sr水为主要补给源,其次为富Sr的油田水。另外,深部含Sr卤水的补给也具有重要作用;矿床成因具有陆相湖泊化学沉积-热水沉积叠加改造型矿床特征。  相似文献   
4.
青海果洛龙洼金矿床位于东昆仑东段,为一断裂构造控制的大型脉状金矿床。为指导深部勘探工程部署,对该矿床的Ⅰ号、Ⅳ号、Ⅴ号、Ⅵ号矿体的原生晕分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①综合考虑矿区0勘探线、63勘探线、125勘探线元素浓度分带特征,结合因子分析统计结果,得出矿床的原生晕元素组合为:前缘晕——Pb、Ag、As,尾晕——Mn、Sn、Mo,近矿晕——Au、Zn;②采用格里戈良原生晕轴向分带计算方法,获得0勘探线、63勘探线、125勘探线3条剖面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分别为:Pb-Cr-Bi-Ag-As-Hg-Ni-W-Ti-Cu-Co-Mn-Sn-Sb-Zn-Au-Mo、Ag-Au-Zn-Ni-Sb-Co-Cr-Pb-Sn-W-As-Ti-Cu-Hg-Mn-Bi-Mo、Bi-Pb-Ag-Au-Cu-W-As-Sb-Ni-Hg-Mn-Cr-Co-Sn-Zn-Mo-Ti;③依据原生晕轴向分带特征以及前缘晕相对尾晕由降转升趋势,建立了矿床的原生晕叠加模型。据此结合勘探剖面以及地质、物探EH4方面信息,最终圈定了3处深部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