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王利伟  冯长春  许顺才 《地理科学》2014,(12):1445-1452
城乡人口流动理论是国内外城镇化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视角日趋多元化。以往研究多集中在人口区域流动和外来务工人员城市融入等问题,侧重以城市为切入点,鲜有从农村居民视角出发研究其城镇化迁居意愿和感知的相关研究。从农村居民视角出发,选择传统农区河南省周口市为案例地,选取来自17个村庄的514个样本问卷调查数据,运用Logit计量经济模型,以农村居民属性特征和城镇综合环境评价为切入点,分析农村居民城镇迁居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40岁以下、高中/中专/技校的教育程度、年收入3万元以上的高收入的农村居民群体城镇迁居意愿强烈,农村居民对城镇的教育质量、消费服务和就业机会的满意度评价显著影响其城镇迁移意愿,而对城镇的医疗水平、市容市貌等满意度评价对其城镇迁居意愿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城市快速增长期生态与环境整合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我国城市化已进入快速增长时期 ,同时城市的环境恶化、生态破坏也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之一。由于在概念的理解上 ,“生态”与“环境”既有一定的区别 ,同时也有重叠的部分 ,导致城市生态指标与环境指标选取易出现一定的混淆或过于偏重某一方面 ,影响对城市生态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全面反映。  相似文献   
3.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乡村是国家治理体系的薄弱地区,充分整合政府相关部门的数据,并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构建一套乡村活力数据库,是补齐乡村治理短板,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乡村活力是乡村振兴和乡村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国土空间规划是互动的内生关系。本文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对于我国乡村活力评价数据库的建设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快速城镇化导致的环境危机引发了诸多公共健康问题,渐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新常态问题。基于2000年后西方学者对城市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及其关系的论述,从医学地理学、公共卫生学、城市规划学3个视角对健康与环境的关系进行述评;并在现有可持续发展研究维度的基础上,提出引入健康维度的必要性、合理性及其理论基础,整合并重构健康与可持续性研究框架。我国应以广义城市环境系统为平台,以健康与可持续性的两重性为出发点,基于健康维度重构可持续性的研究框架,为新常态下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5.
以产业转移和劳动力回流为主要特征的“双转移”是当前中国经济进入中速增长背景下一个新的发展趋势,是市场机制下产业和劳动力的理性选择。在此背景下,以河南周口市为案例地,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访谈,分析了传统农区外出劳动力空间流向和回流意愿,重点对外出劳动力的回流动力、行为选择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从政府和制度层面提出回流地的规划响应。结果表明:①周口市外出劳动力回流意愿强烈,且有近期返乡的打算;②外出劳动力的回流动力呈现多元化,县城是除本村外回流劳动力居住和生活的重要空间选择;③就业机会、教育和医疗水平是外出劳动力回流最为关注的城镇吸引要素。最后,从地方政府和制度层面提出放权强县、促进“双转移”良性循环互动、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配置和推进土地户籍制度改革的规划响应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产业转移和劳动力回流为主要特征的"双转移"是当前中国经济进入中速增长背景下一个新的发展趋势,是市场机制下产业和劳动力的理性选择。在此背景下,以河南周口市为案例地,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访谈,分析了传统农区外出劳动力空间流向和回流意愿,重点对外出劳动力的回流动力、行为选择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从政府和制度层面提出回流地的规划响应。结果表明:①周口市外出劳动力回流意愿强烈,且有近期返乡的打算;②外出劳动力的回流动力呈现多元化,县城是除本村外回流劳动力居住和生活的重要空间选择;③就业机会、教育和医疗水平是外出劳动力回流最为关注的城镇吸引要素。最后,从地方政府和制度层面提出放权强县、促进"双转移"良性循环互动、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配置和推进土地户籍制度改革的规划响应措施。  相似文献   
7.
矛盾贯穿于任何事物变化过程的始终,城市的空间发展也遵循着这种规律。本文应用作为辨证法核心的矛盾论原理解析城市发展的过程和状态,并以石家庄市为例,详细分析了该城市发展过程中内外空间冲突的各种矛盾及其产生根源,提出了石家庄都市区未来发展空间协调的主要途径和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