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地处胶莱拗陷西北边缘的桃村附近,分布有上侏罗统莱阳组——白垩系王氏组,在上述中生代各地层组中,夹有多层砾岩,而本文所论述的桃村砾岩,系指分布于桃村断裂东南侧的卧龙——铁口之间,在地层层位上不整合于王氏组第二段及其以前地层之上的一套较新的砾岩层。因未获化石,故其确切时代尚难决定,不过从岩石地层学的角度来看,它代表着一次地壳运动之后的产物,有可能归属第三纪。本文暂称之为桃村砾岩。  相似文献   
2.
郯庐断裂带的成生时代基本上有两种观点:巨大平移说,认为它形成于中生代。而垂直运动说,则认为它形成于太古代。  相似文献   
3.
探索海洋,揭示其秘密,已成为当前世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点课题之一。早在六十年代初,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探索海洋的手段得到了飞速的提高。近十余年来有关海洋地质的报告,胜似雨后春笋相继问世,但把这些资料系统地整理成册者还廖廖无几。为适应海洋开发迅速发展的新形势,日本于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中期,由东海大学编辑出版了一套《海洋科学基础讲座》丛书,共分十二册,概括了海洋科学的各个领域,而《深海地质学》就是这套丛书中的一木。  相似文献   
4.
郯庐断裂带成生时代,是当前研究郯庐断裂带的重大分歧点之一。虽众说不一,但基本上有两种观点,巨大平移说(1)否认其存在于中生代之前,认为它自侏罗纪以来,大致经历了巨大平移(达740公里之巨)、张裂(裂谷形成)、挤压(裂谷消亡)三个发展阶段,而垂直运动说(2)则认为该断裂成生于前震旦纪。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都曾提出过不少的论据,这对提高人们对郯庐断裂带的认识,无疑是有益的。但就笔者对郯庐断裂带中段(山东地区的沂沭断裂带)所做的初步野外考察,认为前震旦纪成生观点,似有应再补充更多论据之必要,而中生代成生说在解释断裂两侧异地地质体相接方面,尚有许多难题。  相似文献   
5.
对胶东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岩系的研究已历时二十余年,其间发表过不少的论著。迄今,将胶东地区的前寒武系自下而上划分为胶东群、粉子山群及蓬莱群,可是对有关地层的归属及其接触关系,不同作者认识上的分岐较大,而且目前尚难取得一致意见。应当看到,不同论著所提供的基础资料以及据此而提出的见解,对于提高我们的认识都是有其积极意义的。然而,依笔者之浅见,对变质岩系而言,如果仅依其片理产状进行地层层序的罗列,而忽略其久远历史进程中发生过的形变史,往往就会得出不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在以岩浆分异理论解释花岗岩成因的影响下,人们往往把那些产于变质岩中而其本身又显示一定片麻状构造的花岗质岩石,均视为时代较老的酸性岩浆侵入岩,之所以如此,还由于该类花岗质岩体,大多出露于古老变质岩区,常因缺失盖层,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在以岩浆分异理论解释花岗岩成因的影响下,人们往往把那些产于变质岩中而其本身又显示一定片麻状构造的花岗质岩石,均视为时代较老的酸性岩浆侵入岩,之所以如此,还由于该类花岗质岩体,大多出露于古老变质岩区,常因缺失盖层,以至于无法以地层知识正确地确定它们的时间界线之故。但是,在对岩浆分异理论提出疑义而花岗岩化学说得到越来越多的实证材料的今天,加之同位素地质的发展,对某些这类花岗质岩体已做出了“弃老还童”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郯庐断裂带成生时代。是当前研究郯庐断裂带的重大分歧点之一。虽众说不一,但基本上有两种观点,巨大平移说否认其存在于中生代之前,认为它自侏罗纪以来,大致经历了巨大平移(达740公里之巨)、张裂(裂谷形成)、挤压(裂谷消亡)三个发展阶段;而垂直运动说则认为该断裂成生于前震旦纪。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都曾提出过不少的论据,这对提高人们对郯庐断裂带的认识,无疑是有益的。但就笔者对郯庐断  相似文献   
9.
出露在胶东一带的前震旦系胶东群,是一套经历了多期构造变形的变质岩系。研究这一课题,对深入认识胶东地区的地壳演化、古构造特征以及地层的划分等重大地质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指出:胶东群构造旋回的褶皱序列可划分为四期变形,各期的褶皱样式、规模和方向都具有不同的特征。根据本区几期褶皱发育的特点和各期叠加干涉的型式表明,这套古老的变质岩系是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作用,其变形总趋势是由第一期的强烈的构造置换和层内塑流为特征的小型褶皱开始,演变至第四期的开阔宽缓弱塑性变形的大型褶皱而告终。这一变形过程反映出温压条件由高向低变化的递减规律。此外,本文还对塑流褶皱的成因机制、胶东群的地层划分以及褶皱露头的分析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Through the field exploration,we have established the unconformity,distributed eastern of Taocuen fault, between Taocuen conglomerate and Jurassic Laiyang group and Cretaceous Wangshi group,This unconformity is beieved to be the result of a crustal movement which happened at the end of Cretaceous period,May its occurence be in Tertiary period? The analysis of structural location and enviroment of Taocuen conglomerate has shown that it was controlled by the movements of Taocuen fault,which is important to the research of both the evolution of Taocuen fault and Taoeuen basin and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Jiaodong district after Mesozoic era.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