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
在系统分析奇台县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整治潜力、生态环境等信息的基础上,构建土地整治分区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以GIS平台划定土地整治分区,揭示了该县域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突出问题,提出该县域各区土地整治的方向和重点任务。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类似于奇台这样典型干旱区县域土地整治分区的因子主要集中在年降水量、灌溉保证度、农用地质量;日照、水土匹配系数;非农人口比重、人均居民点面积;林地覆盖率等方面。然而,由于干旱区县域的情况千差万别,在具体实施土地整治过程中,只能因地制宜,发挥各自优势,才能实现土地整治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2.
辽西北票地区中-晚侏罗世土城子组恐龙足迹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辽西朝阳北票南八家子附近中-晚侏罗世土城子组发现了大量恐龙足迹化石(兽脚类、鸟脚类、蜥脚类).本文主要对兽脚类恐龙足迹做了报道.兽脚类恐龙为两足行走,三趾型、窄行迹、多数为趾行式,化石均为上层面保存.层面发育泥裂和波痕.足迹大小从29.5cm×19cm到4cm×3cm,连续分布的足迹构成明显的行迹,行迹方向规律性分布为当时恐龙的行为习性提供了可靠证据.南八家子地区发现的大量小型兽脚类恐龙足迹表明:在北票地区小型兽脚类恐龙在中晚侏罗世土城子期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西北太平洋柔鱼冬春生群生活史早期的生长、死亡、输运和分布等进行研究,将其生长、死亡等早期生物过程进行参数化,利用物理模型(FVCOM-Global)模拟生成北太平洋(10°~60°N,120°E~110°W)三维物理场,采用拉格朗日质点追踪的方法将物理模型和生物模型(基于个体模型)耦合,构建了基于个体的西北太平洋柔鱼冬春生群生活史早期生态模型,并用此模型对1997–2010年冬春生群的输运分布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越靠近最适水温,冬春生群的生长速度越快,当日龄为38 d时,胴长可达到11.76 mm,之后由指数生长逐渐变为线性生长;1997–2010年模拟补充量有年际的波动,在考虑冬春生群亲体量不同的前提下得到的实际补充量最多和最少的年份分别是1999年和2009年;冬春生群在模拟阶段主要位于产卵场内,在25°N以南主要向西部输运,25°N以北逐渐呈向北和向东北方向输运的趋势,尤其在输运后期受强流的影响较大;在垂直方向上,100 m水深以内的仔鱼占比将近一半。本研究能为西北太平洋柔鱼冬春生群的生态动力学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