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珠江河口铜,铅,锌,铬和镉对单细胞藻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
根据大亚湾核电站运转前和运转后对大鹏澳海区春、夏、秋、冬4季的现场调查,通过测定pH和碱度计算了大鹏澳海区二氧化碳体系各组分浓度,并比较了核电站运转前和运转后的差别.对核电站运转前和运转后∑CO2, HCO3-,CO23-和CO2与水温、盐度以及与DO和Chl a的相互关系作了讨论和比较.  相似文献   
3.
大亚湾微表层和次表层海水营养盐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1998年秋季(10、11月)、1999年春、秋季(4、5、10月)5个航次对大亚湾海区微、次表层的调查结果,分析了微表层海水对氮、磷、硅营养盐的富集概况,讨论了营养盐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区微表层海水对氮、磷、硅营养盐均有富集作用,因海况及季节不同,富集因数(EF)与其他海区的有所差别;无论夏季或秋季,大亚湾海区微表层海水中无机氮都以NH4-N为主要存在形态;其余水层则以NO3-N为主要存在形态。结果还表明,微表层、次表层海水中NH4-N与BOD5、COD测值都呈高度显著正相关,与PO4-P和SiO3-Si含量均无相关,说明大亚湾海区水中含氮有机物较含磷有机物丰富。  相似文献   
4.
采用自制滚筒式自动采样器采样,研究了珠江口水域微表层中Fe,Mn,Cu,Pb,Zn,Cd的含量、分布变化及富集状况。并通过颗粒痕量金属/颗粒Fe比值计算,探讨了痕量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Cu,Pb,Zn,Cd在微表层的平均富集系数分别为2.3,1.4,3.0和1.9。颗粒态Fe,Mn的平均富集系数为1.1和0.9。各种金属有明显的季节和空间变化,有各种不同的来源。  相似文献   
5.
珠江河口铜、铅、锌、铬和镉对单细胞藻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现场采水样和实验室模拟,研究珠江河口环境在一连串变化过程中,当各种浓度的Cu,zn,Pb,Cr和Cd单独存在或共存时,对单细胞藻类——硅藻和扁藻的毒性影响。  相似文献   
6.
应用自制的转筒式采样装置采样,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了珠江河口水域微表层类脂物质的浓度、成分、组成和富集系数,探讨了类脂物质的河口迁移和类脂物质的来源.  相似文献   
7.
河口是化学环境和化学物质急剧变化的地区,是迁移到海洋中去的河流物质的控制中心。珠江是我国第三大河流,由东江、西江和北江三大支流汇合而成,流域面积广大,沿途排入大量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是怎样经由珠江口而迁移到海洋中去的?在珠江口的分布如何?对珠江口的影响如何?等等,既是一个理论研究问题,也是一个实际问题。Cu、Pb、Zn是目前世界上研究较多的海洋微量化学成分。这些元素含量大时,是海洋污染物质。且这些元素的化合物不易分解,还能通过海洋生物的富集,变成更有害的物质。在珠江口海区,这三种元素的含量也较大。  相似文献   
8.
螯合离子交换树脂,具有离子交换和络合反应的特性,有可能从海水中选择地络合吸附微量重金属元素.1968年,Riley等[1]首先引用Chelex-100螯合离子交换树脂,进行海水中29种金属离子的吸附与解吸试验.  相似文献   
9.
珠江口海域是河水与海水交汇区域,环境非常复杂,要进行重金属的河口化学研究,首先必须了解其在河口区的化学形态及变化规律,才能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和理论计算。这对河口海域的环境保护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目前,对海水中微量金属的化学形态研究颇为活跃,大体可分二大类。其研究方法见表1。  相似文献   
10.
大亚湾生态系秋季叶绿素a和营养盐分布的分区研究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1998年10月和11月大亚湾进行的海洋生物-化学要素的调查资料,分析了大亚湾秋季叶绿素a和营养盐的分布特征,讨论了影响大亚为季叶绿素a和营养盐分布的主要因素,初步得出了大亚秋季叶绿素a和营养盐分布有分区特征,将大亚湾划分为五个各具特点亚区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