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17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岩心、薄片和压汞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划分并研究了伊拉克西古尔纳油田白垩系Mishrif组孔隙型碳酸盐岩储集层类型及特征,并从层序地层、沉积相和成岩作用角度分析了储层的主控因素和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集层可以划分为高孔高渗型、高孔中渗型、高孔低渗型、中孔低渗型和低孔低渗型5种类型。由高孔高渗型到低孔低渗型储层中值压力和排驱压力依次升高,物性逐渐变差。储层类型受到层序地层、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控制。海侵体系域和早期高位体系域以低渗储层为主,最大海泛面时期发育低孔低渗型储层,晚期高位体系域发育高孔高渗型储层;开阔陆棚相多发育高孔低渗型储层,台地前缘斜坡相和开阔台地相发育中孔低渗型储层,台地边缘礁滩相能量高,发育高孔高渗型储层,局限台地相发育低孔低渗型储层;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影响最大,从高孔高渗型储层到低孔低渗型储层,溶蚀作用逐渐减弱,孔渗性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2.
针对常规渗透率解释模型预测的渗透率误差较大,难以满足油田开发中后期油藏数值模拟需求的难题,在分析渗透率中储层岩性、孔隙度、泥质含量诸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先使用测井曲线采用交会图技术识别出储层岩性,然后根据不同的储层类型,分别建立不同的渗透率预测模型。该方法综合考虑了储层岩性、孔隙度以及泥质含量对渗透率的影响,经过在秘鲁B油田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其渗透率预测精度得到了较大提高,为后期油田开发调整方案的制订奠定了良好的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运用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的方法和原理,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及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认为山西沁水盆地煤系主要存在碳酸盐岩台地、碎屑岩浅海和三角洲等沉积相类型.进行层序界面的识别、沉积相的分析和准层序的研究对比,将沁水盆地煤系划分为两个层序,每个层序又分为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缺低位体系域).在此基础上,以体系域为单位编制了岩相古地理图,并分析了各个体系域的岩相古地理特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