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上海世博园后滩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生态环境重点建设区域.后滩湿地生态系统构建历时6个月,对后滩湿地水质特征进行了3a多的研究,针对后滩水生态系统构建和后续维护两个阶段,测试分析了后滩水体溶解氧(DO)含量、化学需氧量(CODMm)、氨氮(NH3-N)含量、总氮(TN)含量和总磷(TP)含量等主要水质参数的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Pi)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Lwq),并对水体氮形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后滩湿地的生态净化作用,水质由V~Ⅳ类提高为Ⅲ~Ⅱ类;后滩湿地主要污染指标为TN,TN含量随NO3-N含量变化而变化;两阶段的Iwq差异显著(p<0.05),目标水质所占比例随时间延续逐渐升高,湿地生态系统由适应性向稳定性过渡.该湿地生态系统构建方法与水质调控工艺对水质净化效果明显,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中华鲟与背角无齿蚌和鲢鳙混养的池水透明度(SD)对比试验表明,1#池(对照)、2#池(挂养背角无齿蚌)、3#池(混养鲢鳙)透明度平均值分别为11.92、16.45、17.45 cm,分别较试验本底值依次提高26.69%、56.67%、66.19%.2#、3#池的透明度显著大于1#池,最高可达1倍.3个池透明度与各水质指标关系的Panel Data模型分别为:SD1=-0.0072 TSS+0.8353 NH 4+-N-2.1711 TN+0.6195 TP-0.0405 COD+16.7815,SD2=0.0030 TSS+3.8864 NH 4+-N+0.1893 TN-12.4585 TP***-0.0104 COD+24.5306,SD3=0.0381 TSS*+3.7821 NH 4+-N+0.6003 TN-15.0444TP***-0.4078 COD**+34.2992(*、**、***分别表示显著、较显著、极显著相关).TP是影响中华鲟养殖池透明度的主要指标,NH 4+-N、TN、COD是影响透明度的间接指标,而TSS是影响透明度的直接指标.在悬浮物浓度较高、水体浑浊的中华鲟养殖池水体中,鲢鳙的放养对透明度的提高效果显著优于背角无齿蚌.  相似文献   
3.
根据1988年4月、7月和10月的胶州湾水域调查资料,通过有机农药HCH在胶州湾水域的分布、来源和季节变化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HCH含量在这一年中都非常低0.018 8~0.209 5μg/L,水质在HCH含量方面更加清洁。而且,水体中HCH已经没有季节的变化了。HCH的水平分布表明:胶州湾水体中的HCH既有地表径流直接输入又有河流输入,HCH来源是面来源,来源于陆地。HCH的垂直分布表明:HCH的表、底层含量相接近。而且HCH表层含量几乎都是低于其对应的底层,同时,水体中表层与底层HCH的水平分布趋势一致。在HCH水域迁移过程中,整个海湾的HCH含量最大值大于或者小于0.100μg/L决定着表、底层HCH的含量变化及水平分布的一致性。通过环境本底值的结构模型,计算得到胶州湾水域HCH的基础本底值为0.018 8μg/L,陆地径流的输入量为0.00~0.190 7μg/L,海流的输入量为0.000μg/L,环境本底值为0.018 8~0.209 5μg/L。揭示了HCH从陆地到海底的过程要经过漫长的时间,虽然HCH含量已经变化得越来越低,可是HCH含量却一直存在着。HCH从陆地到海底一直存在于水体中,可以随时沿着食物链在迁移和富集,时刻对人类身体和生活环境造成了威胁和危害。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欧空局300m土地覆盖数据集为基础,参考20世纪70年代至2005年2期蒙古高原遥感影像,建立20世纪70年代、2005年2期土地利用及动态数据库,结合土地利用变化数量模型,分析了蒙古国与内蒙古的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情况。对比分析蒙古国和内蒙古近30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强度及各地类间的转移变化,揭示2个区域的LUCC分异规律,并对土地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自然条件及人类扰动共同作用下,蒙古国及内蒙古均表现出草地面积逐年减少,草地退化趋势明显;裸地面积不断增加,沙漠化现象严重;农田及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长;水域面积呈现衰减;未利用地是其他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增加的主要来源;由于人类扰动差异,蒙古国林地面积略有减少,内蒙古林地面积大幅增加。气候干暖化、人口增长,政策及社会经济发展等是驱动蒙古高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主要论述了利用PRO600 for DPW,开发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中数字采集系统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根据1981年4月、8月和11月胶州湾水域调查资料,探讨和研究胶州湾重金属汞的水质、平面分布、垂直分布、季节变化以及污染源.结果表明:1981年,春季胶州湾水域汞污染比较严重,汞含量在0.027 9~2.086 μg/L;夏季水质较好,汞含量在0.001 2~0.039 68 μg/L;秋季水质很好,汞含量在0.001 8~0.017 4μg/L.汞含量的垂直分布显示了汞的沉降过程和迁移过程.  相似文献   
7.
MicroStaion95在测绘领域的应用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利用 Microstation95开发测绘应用系统、定制用户界面、建立地形图符号库和制作应用软件安装程序的方法和技术。还介绍了具体操作中的一些经验和技巧。  相似文献   
8.
瓯江口南岸潮滩沉积动力过程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冬、夏两季的潮滩沉积地貌现场观测,大小潮的悬沙含量、悬沙沉降量、沉积物活动层等测定,以及以往的海岸带调查资料,本文着重讨论了自岸向海高潮滩砂质、高潮滩砂泥混合质、中潮滩砂质、中潮滩砂泥混合质和低潮滩泥质5个沉积带的沉积动力作用,从而说明了十余年来潮滩沉积物以砂和粗粉砂级组分向岸、极细粉砂和粘土级组分向海为主的搬运过程.  相似文献   
9.
上海世博园后滩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与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世博园后滩湿地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规划区的重点建设项目。对世博园后滩湿地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特征与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调查研究,并对该湿地水体污染状况及影响底栖动物分布的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世博园后滩湿地底栖动物主要由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与纽形动物组成,共计18种;物种数在夏季最丰富,春季次之,冬季物种数最少,其中A断面物种数大于B断面;群落生活类群面上生活类群(GS)/面下生活类群(GSB)在冬季最大,春季次之,秋季群落生活类群GS/GSB最小,其中B断面群落生活类群GS/GSB大于A断面;底栖动物群落的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在夏季最大,春季次之,冬季丰富度指数最小;Shannon-Wiener指数(H′)在夏季最大,春季次之,秋季最小;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冬季最大,夏季次之,秋季最小;Simpson优势度指数(D)为:秋季最大,春季次之,夏季最小;采用寡毛生物指数值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对该湿地水体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该园区水质污染程度为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10.
空间数据挖掘的方法和实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回顾了空间数据挖掘技术的现状、趋势及任务,描述了目前在空间数据挖掘中常用的一些算法;然后以海岸带地理环境评判为例,介绍了挖掘算法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