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表明,其形成主要与热水沉积作用有关。成矿后,在后期的碰撞造山过程中,由于南北向挤压,矿床强烈变形,含矿岩系发生构造置换,矿体显示出“似层非层,似脉非脉”的特点。更晚期的断裂构造活动造成矿带差异性抬升及剥蚀。因此认为矿床为热水喷流沉积-构造改造型矿床。据此提出了驼路沟钴矿床进一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盆地东北缘乌兰地区查汗河-柯柯散一带新发现晋宁期碰撞型变质侵入体,获得842±6.2MaU-Pb法锆石同位素上交点年龄值。反映出该地区存在晋宁期Rodinia古大陆形成的建造记录。岩性组合为灰白、灰红色二长片麻岩、灰红色黑云钾长片麻岩,经原岩恢复为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变质程度达低角闪岩相,其成因分析为碰撞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