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13篇
综合类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84年元月五日至九月,在我国成都市举行《喜马拉雅地质科学国际讨论会》.讨论会是由中、法两国共同商定组织的.从80年起,为期三年的中法合作的《西藏喜马拉雅山地质构造和地壳,上地幔的形成和演化》项目.已于82年结束野外工作.三年来进行了多学科的地学考察,取得了大量的科学资料,为了更好地总结考察成果,并同世界各国地质学家进行广泛交流、讨论而决定在中国举行一次国际性讨论会.参加这次讨论会的中外地质科学家共有300多人.其中,外籍地质科学家有70多人,计有法、英、美、加、印(度)等10个国家的科学家与会,我院有杨遵仪、王鸿祯等8人参加.  相似文献   
2.
华南下石炭统为中国南部地区的主要含煤地层之一。据其聚煤期的先后、含煤性及其工业可采煤层等不同因素,划分为Ⅰ、Ⅱ、Ⅲ、Ⅳ和Ⅴ聚煤期及8个聚煤区,并对有关存在争议地层的时空关系和化石带作了阐明。  相似文献   
3.
在三道岭原石炭系中采到大量腕足类化石,其上部灰岩的时代应为D_1—D_2,其下部泥岩的时代应为S_3—D_1.  相似文献   
4.
地层单位的划分是地质工作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它是一项具体的地质业务工作,也涉及一些值得研究的理论问题.地层单位划分原则的合理运用及其合理划分,关系到地层的合理乃至正确对比、以及能否获得符合客观情况的古地理环境的推断或结论.划定地层界线的最早依据是明显的自然界线,如不整合、假整合、岩性突变等.由于化石广泛分布在一定时代的地层中,化石在地层垂向的变化,也可用来划分地层,因而出现了生物地层学,它被地质学家普遍地  相似文献   
5.
以柴达木的沉积为例论述红色层生成条件中的气候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大多数的学者都一致认为,红色层基本上是典型的陆相沉积,偶或是泻湖相沉积。他们认为,红色层是在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山前平原上生成的。大地构造环境是产生红色层的决定性因素。Л.Б.鲁欣指出,这一类型的沉积与上升的山脉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他又认为,红色层同时又与海盆有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以洞穴二次生成物-石笋,做为研究对象,探讨古地磁场相对强度与古气候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古地磁场的相对强度与古气候呈现一正相关关系。即,地磁场强度增加,古气温上升,地磁场强度减弱,古气温下降。文章指出,这种利用两者的正相关关系,以古地磁反推古气候的古环境研究方法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7.
1983年 9月17—22日,英国剑桥大学M·J·Hambrey博士在北京参加前寒武纪地质国际讨论会后,到我国河南考察罗圈组冰积层,陪同一起野外考察的有吴瑞棠(兼翻译)、关保德(河南地质科学研究所)和笔者。前后考察了登封的马窑偃师的上徐马,临汝的罗圈,鲁山的石门沟。在考察中,一起讨论了对圈罗冰积层的认识。考察后,M·J·Hambrey应邀访问我院,并作了有关的学术报告和座谈。 笔者将这次考察所得的认识记述于后。  相似文献   
8.
9.
关于柴达木山前沉积层及其在第四纪时的主要发展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四周为南山、阿尔金山和昆仑山诸山脉所环绕,按其地质构造来说,是中央亚细亚山间盆地的典型代表。柴达木地区广泛的地质调查工作开始得较晚,即自1955年起对本区第三纪含油地层进行勘探工作后开始的。因此,有关这一有意义的地区的地方情况,在文献中还介绍得很少。而对于柴达木盆地的第四纪地层来说,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0.
四川龙门山石炭纪珊瑚组合序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龙门山地区石炭系发育完整,生物化石丰富,是研究石炭系良好的地区之一。本文依据珊瑚化石演化序列,提出本区石炭系8个珊瑚组合序列。本区石炭系厚约220m,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上界与二叠系为假整合;下界和泥盆系连续沉积。在其下伏的地层中发现有孔虫Quasiendothyra Communis(Rauser),可归入上泥盆统,相当于西欧的艾特隆层。因此本区的下界和西欧的泥盆—石炭界线是接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