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储层孔隙度演化定量研究可以揭示实际孔隙度演化过程,为油气勘探靶区优选提供指导.利用埋藏演化史、热史分析及流体包裹体等资料,结合储层成岩特征,建立了文昌凹陷流体-成岩演化序列,包括4个阶段:第一阶段(初始沉积至28Ma),地层流体为中-偏弱酸性,发生压实作用,形成少量黄铁矿;第二阶段(28~21 Ma),地层流体为酸性,发生长石溶解、石英加大及自生高岭石沉淀;第三阶段(21~5.3Ma),地层流体为碱性,发生石英颗粒及其加大边的溶解、碳酸盐胶结,该阶段在18.5~18.3 Ma和15~8.3Ma期间发生了2期油气充注;第四阶段(5.3Ma至现今),地层流体为酸性,发生第二期酸性溶解.以该成岩演化序列为约束,结合面孔率-孔隙度之间的转化关系,确定了各期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度的贡献量,进而恢复了各地质历史时期的真实孔隙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不同岩性、不同胶结物含量以及现今不同埋深下的孔隙度演化预测图,将控制储层物性演化的微观参数转化为宏观模型,该预测图进一步明确了文昌 A凹陷珠海组低渗“甜点”储层控制因素,提高了储层预测的准确率.本次研究证实在成岩演化序列约束下,孔隙度反演回剥法可以实现储层物性的定量预测,对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