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天文学   2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2.
恒星是一个不断地与外界发生能量和物质交换的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对于这样的热力学系统,可以用非平衡热力学中的超熵产生判据来研究其稳定性。本文讨论以碳氮氧循环作为主要能源的主序上部恒星的稳定性问题。在本文做的简化假设的条件下,系统是不稳定的,我们讨论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对流、扩散、温度变化和碳氮氧双循环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介近年来在类星体的形态、红移、连续谱、X射线、巡天和面密度以及演化等方面的研究所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陆建隆  黄克谅 《天文学报》1995,36(4):367-378
本文利用72个具有中等分辨率的类星体Lyα线资料,研究了Lyα吸收线数密度N(Zabs)与类星体发射红移Zem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对于Zem越大的类星体其全部Lyα吸收线的平均数密度N(Zabs)也越大,但对于相同的吸收红移值而言,N(Zabs)在统计意义上与Zem并无关系。本文还将所得结果与其他的有关工作作了比较及讨论。  相似文献   
5.
光变是活动星系统的共同特征,光变规律的研究已成为人类探索活动星系核物理的有力手段,综述了类星体样本光变的研究现状,对样本的光变比例,光变类星体的平均光变幅,光变时间尺度,光变幅与类星体物理参量的相关情况,类星体样本光变和其它活动星系核样本的关系进行了详细评述,并评述了样本光变的星暴模型,微透镜模型,吸积盘模型三种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6.
利用测光数据研究时间跨度为18年的光学选类星样本的光变,发现此样本的光变比例约40%。还发现光变类星体的光变幅与光度反相关,即光度越大,光变越小;且光变幅与红移可能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被ROSAT全天区巡天观测和射电4.85GHz巡天观测同时探测到的活动星系核的大样本,研究了X射线选的射电噪活动星系核的多波段性质.通过分析该样本中的活动星系核的宽波段能量分布,确认了来自射电、光学和X射线波段的辐射光度之间的显著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对于类星体、赛弗特、蝎虎座天体和射电星系是有区别的.同时,探讨了从光学到X射线波段之间的谱指数与红移以及5000A和4.85GHz处的单色光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导光学选类星体样本的光变研究结果。利用CCD 测光资料,本文研究中等亮类星体样本的长期光变行为。结果表明,大约40 % 的光学选类星体在18 年的研究期间内有光变;变光类星体的光变同光度负相关,即愈亮的类星体的光变愈小;光变同红移也可能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有限厚度的盘状星系中物质密度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于物质密度沿z方向指数衰减的轴对称盘状星系模型,忽略恒星本动,讨论了物质在星系盘面的投影面密度同星系旋转曲线的关系,得出了对于无限薄盘的Toomre模型的改正公式。结果表明,考虑了星系厚度以后,物质分布比无限薄盘模型更加向中心集中。对银河系中心部分,投影面密度值比Toomre公式给出的密度值约高9%。  相似文献   
10.
类星体光谱中有大量的吸收线,它们或者生于与类星体本身有联系的气体云,或者产生于类星体和观测者的吸收系统。因此,类星体吸收线是强有力的宇宙探针。对类星体吸收线的研究将不助于我们了解星系的形成和演化。本文介绍了类星体吸收线的性质并评述了近年来一吸收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