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天文学   5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本文对7月23日3B级双带耀斑及有关资料做了测量分析,得到:(1)这个双带耀斑的运动过程明显地可分为亮带的单纯膨胀阶段和膨胀停止后的单纯位移以及收缩阶段;(2)两个亮带的膨胀基本上是单向的,即只向外侧膨胀;(3)它产生于老活动区的小黑子群中,但是耀斑之前没有发生暗条的消失,附近弯曲大暗条的形态在耀斑前后未发现变化;(4)10cm射电爆发的峰值在时间上与耀斑面积突增(爆发相)的时刻相对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1980年10月15日产生在小黑子区的3级大耀斑作了详细的形态分析,,结果表明:1)耀斑无闪相,耀斑的最大强度为周围来扰区的2.4倍。2)耀斑有M带结构,双带的分离速度为5公里/秒。3)和耀斑有关的暗条位于大尺度磁场的极性分界线上,它在耀斑前和耀斑期间有明显变化,最终全部消失。4)耀斑的微波爆发增量小,上升下降缓慢,米波段有Ⅱ、Ⅲ、Ⅳ型爆发。5)耀斑的x射线辐射引起电离层2级骚扰(SLD)。耀斑无地磁暴对应。6)产生耀斑的活动区在日面存在3周,耀斑产生在活动区的衰亡阶段。以上结果基本与文献相同。 在本文的最后一节,对无黑子或小黑子区的耀斑形成作了简短的讨论,指出由日珥物质下落形成大耀斑所遇到的能量亏缺;日珥物质下落形成的激波,由于磁场的存在而强度削弱,磁场不能通过激波转化为辐射能;无黑子(或小黑子)区的耀斑的形成,在机理上可能与黑子区形成的耀斑类同。  相似文献   
3.
本文描述了1981年5月16日2B级太阳耀斑的某些动力学特征。 (1)在耀斑开始很早以前,耀斑附近的暗条就变得活动起来。(2)耀斑具有典型的双带结构。在耀斑的发展过程中,耀斑的双带以15km/s的速度相互分离。(3)根据Hα偏带观测所推得的耀斑的一些亮点的运动以及在离开耀斑很远处亮点的存在,构成了一幅具有环形结构的鲜明的耀斑图画。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在二十一太阳周期上升相期间太阳黑子、钙谱斑、2800MHz射电流量和太阳耀斑、质子耀斑、质子事件的活动情况。我们的统计结果表明,在这个时段,太阳活动通过三次脉冲性上升达到极大。 本文确定了上升相的活动经度:L160°~210°和L50°~90°。并对最强的活动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1975年5-7月份我们在三种典型地形:平原(沙河站)、山区(兴隆站)、水面(怀柔水库)所进行的太阳光学观测对比结果。我们定时对日面精细结构(米粒组织)电影摄影,共取得三万多幅照片,将它们成象的质量按优劣分为六等评定,就质量较好的1—3等而言,怀柔占24%,兴隆占12.7%,沙河占7.5%,水面明显优于山区和平原,详细结果见表3,4,5。在1'.5x1'的(画面)范围内,三地均出现达仪器极限分辨(0~".9)的照片,怀柔占1.3%,兴隆占0.8%,沙河占0.1%,这种照片在怀柔连续出现的时间间隔略长于1秒。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