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天文学   7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本介绍了一种先进的图像数据压缩方法。它的压缩率可达50%,并且原理简洁明了,易于实现。此方法已首次成功地应用在国际哈雷彗星联测(IHW)光盘数据库的建立中。  相似文献   
2.
马月华  王益萍 《天文学报》1996,37(3):265-271
SL9慧星撞击木星类似于大气中陨落的流星现象,是替星与木星大气相互作用的过程.慧星碎块的质量取为10(12)、10(13)和10(14)kg,其密度分别为3.0、1.0、0.8、0.5和0.2g/cm3.结果表明:这些慧星碎块能穿透木星大气的氨云层,在接近1bar的地方爆炸,这与文[1]的模拟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3.
王益萍 《天文学报》2000,41(4):410-423
在“等级式成团”(hierarchical clustering)宇宙学演化框架下,早型星系(E/SO)的形成和演化不是如经典的“整体塌缩”(monolithic collapse)演化模式所描述的是由高红移处的短时间剧烈恒星形成过程一次性完成的;相反,它们可能是在大尺度结构形成过程中由盘星系间的相互合并演化而来,特别是对于质量相当的盘星系间的剧烈合并过程。目前的数值模拟和高分辨成像观测都已证实了这种可能性,而且红移巡天的结果也更多地支持这种演化模式。在此提出一个星系合并过程中核区星暴和中心黑洞共生演化的模型,来解释由空间望远镜(HST)和地面CCD高分辨测光所得的早型星系“黑洞/核球”统计线性相关,也即中心黑洞质量约为其核球体质量的0.6%;同时,该演化模型还可以进一步合理地解释在类星体的近红外成像观测中统计得出的相似的线性相关性,即类星体中心亮度与其母星系质量成正比。并给出此模型计算的极限情况和模型的解析估计。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作者在日本名古屋大学理学部赤外线研究室设计和制作的一个红外单个探测器InGaAs,以及一种新型的读出回路TIA。给出了它在室温和低温条件下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并且与Silicon,S119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国际哈雷彗星联测组织收集并整理发行的25张哈雷彗星光盘资料库。着重说明了它的内容、资料库结构以及资料的查询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7.
本文介绍了作者在日本名古屋大学理学部赤外线研究室设计和制作的一单个探测器InGaAs,以及一种新型的读出回路TIA。给出了它在室温和低温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并且与Silicon,S119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