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天文学   9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分析了1984年用搬钟的方法实测 BPL 信号传播时延和场强的结果,得出了在信号地波复盖范围内,根据信号的场强预算传播时延可获得很高的精度,提出了计算时地波传播路径合理分段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尚未解决的大城市高大建筑物对信号时延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一种用正弦波与被脉冲调制的正弦波的幅度(在示波器上)比较的方法,对LF定时接收机进行场强定标。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给出了振动影响国产PO1型铷钟频率变化的实验结果。大量的测量数据表明,当振动的加速度、速度,位移达到一定值时,随着振源频率增加,铷钟的频率变化也增大,当达到某一频率值时,该铷钟的频率变化达9.2×10~(-10),与在实验室条件下工作的铷钟比较,几乎变化了两个数量级。通过实验,为设计一个POl型踟钟的防振装置和改进铷钟的结构找到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5.
本文汇集了对 LF 定时信号识别及不同周期的常用办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可靠的对 LF 定时信号进行周期识别的方法,通过对天地波相互干涉影响的定量分析计算,对这一新方法的可靠性作了论证。  相似文献   
6.
水文对陕西天文台三室一年多来的电离层D层扰动旧监测数据进行发初步统计分析,给出了短期和长期变化的一些结果。  相似文献   
7.
关于 LF 电磁波传播时延实测值与计算值不一致性的问题,日本 Shigetaka Hjima 先生从收、发两地坐标改正和分析 LF 定时接收机天线时延的角度作过论述,本文试图从授时控制 LF 定时及接收机设备时延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根据1978~1981年三次搬钟实验结果,上海天文台、陕西天文台利用“交响乐”卫星和巴黎天文台进行时间比对的结果(1979年6月18日~27日)以及 Shigetaka Hjima 先生在《日本的时间与频率》一文中所公布的搬钟实验资料。分析这几次实验所反映的 LF 地波传播时延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的一致性(偏差小于1μs)与不一致性(偏差大于1μs)的情况和其中的原因,认为这种不一致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LF 时号的发射天线电流相位超前于主钟秒詹号。本文讨论了 LF 定时接收机时延采用值和实测值问题,及其对授时台控制和时间同步准确度的影响.强调了正确测定 LF 定时接收机系统时延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沿长江和我国东部沿海土地导电率测量实验,给出了这些地区导电率的实测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测量长波定时接收机系统(包括环形天线和同轴电缆)时延的方法,对其测量误差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2000C型和PO20型两种长波定时接收机的时延实测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