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3篇
天文学   1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使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的13.7米射电望远镜于1993年11月巡视了132个分子外流区的水6_(16)→5_(23)跃迁(22GHz)。发现了3个流量在60Jy左右的新的水22GHz脉泽源,并重新观测到在1987-1990年间未能测到的DR21分子外流区的水22GHz脉泽。在本次观测的基础上对Orion-KL,W49,Cep-A等著名强源的某些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利用IOS近似模型,计算了星际分子云条件下A型CH3CN-H2含超精细能级的碰撞跃迁速率系数。温度范围是20K-140K。为研究分子云与恒星形成区的物理、化学性质提供了有用的基础分子数据。  相似文献   
3.
裴春传  曾琴 《天文学报》1998,39(1):103-105
使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13.7米毫米波射电望远镜,于1996年12月10日至1997年1月2日和1997年3月25日至1997年4月4日对海尔-波普彗星的CO分子J=1—0转动跃迁谱线(频率为115.27120GHz)进行了观测.观测谱线表明,CO分子相对于地心的速度比彗星整体相对于地心的速度要小些,即有蓝移现象.这反映了CO分子是由该彗星迎着太阳的面以一定的速度产生出来的.从观测谱线中还初步估算了该彗星CO分子的产生速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有关宇宙水的研究的新进展,事实上现在振动基态6_(16)-5_(23)水脉泽(λ=1.3cm)已不再是可以用来研究宇宙水的唯一谱线了。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振动基态的一些其他水脉泽,振动激发态的一些发射线与吸收线已变得可以探测。宇宙水除了1.3cm波段外,还可以通过在毫米、亚毫米、红外波段的多种谱线来进行研究,取得更丰富、更全面的天文信息。  相似文献   
5.
通过模型磁异常分解,结合功率谱分析及异常振幅计算场源深度并判断场源分布平面位置,表明小波多尺度分析在位场分离中的有效性.将该方法应用于北衙铁金矿区磁异常分析解释,通过功率谱分析估算了各阶细节及四阶逼近的场源深度,结合不同深度异常振幅推断了磁源空间展布关系特征.分析表明,区内北部和西部强磁异常主要由矿体引起,且矿体在中深部产状发生改变;而东部大范围磁异常区主要为二叠系玄武岩所致.  相似文献   
6.
由Norden E Huang提出的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即EMD)是一种以信号极值特征尺度为度量的时空滤波过程,其利用信号的上、下包络得到多个分量.这些分量包含了信号从高到低不同频率段的成分,也称固有模态函数,最后的余量为趋势分量,代表信号的平均趋势,这与地球物理场中...  相似文献   
7.
裴春传  曾琴 《天文学报》1995,36(2):213-215
继本文作者对星际A型CH3CN与H2含超精细能级的碰撞过程的研究之后,又计算了星际分子云条件下E型CH3CN与H2的碰撞跃迁速率系数。为研究分子云与恒星形成区的物理、化学性质提供了有用的基础分子数据。  相似文献   
8.
曾琴 《天文学报》1998,39(1):35-39
使用BIMA的C位形混合波导联结9元天线阵,对SgrB2(N)和SgrB2(M)观测了CH3CN分子振动激发态V8=1的6K-5K线系,仅在SgrB2(N)的10″*4″区域里探测到上述发射线。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南部县土壤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成渝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资料,研究四川南部县土壤中54种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与全国土壤相比,研究区重金属元素As、Cu、Hg、Pb、Zn基准值较低,Cd、Cr较高,Ni相当;多数重金属元素和植物营养元素背景值低于全国A层土壤背景值,仅CaO、Cd、MgO、Cr、F等的背景值高于全国土壤水平。多数元素(指标)背景值与基准值相当,说明表生作用和人为活动对表层土壤影响较小;而C、CaO、Cd、Org.C、I、MgO、N、P、S、Se等10种元素(指标)在表层土壤富集,表明这些元素受自身地球化学行为和人为活动输入影响。第四系和侏罗系遂宁组地层表层土壤元素分布差异较大,富集或贫化特征明显。就pH值而言,Cd、F、Cl、Mn、N、P、K2O、S、CaO、C、Org.C均在碱性环境含量较高,As、Cr、Cu、Ni、Pb、Zn、Co、B、Mo、Ge、TFe2O3、SiO2在酸性环境含量高,多数元素在中性环境中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0.
基于重庆秀山县、酉阳县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对深、表层土壤中As、Cd、Cu、Cr、Hg、Ni、Pb、Zn等8个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土壤的酸碱度、母岩对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土壤中各元素富集特征不同;表、深层土壤均以酸性为主,土壤酸碱度影响重金属的空间富集与贫化特征,适当提高土壤pH值使其呈弱酸性或弱碱性是降低重金属污染的一项有效措施。通过分析,将研究区土壤环境背景分为三类,其中,重金属元素高背景区空间分布的非自然源特征明显,主要为人类活动形成的点状或面状异常,是该区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