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对昆明湖底沉积物的综合研究得知:1.昆明湖前身形成于3000余年之前,原先是一个天然湖泊,后经人工开拓形成如今的昆明湖。2.根据湖底沉积物特征将其划分为六层,Ⅰ—Ⅳ层系天然湖泊时形成的,Ⅴ—Ⅵ层为人工湖时形成。3.较高精度(采样间距为2—3cm)的孢粉资料呈现的变化与历史资料记载的气候变化大体相符。4.湖底沉积物中介形虫分布较广、腹足类次之。它们的变化规律与孢粉组合的变化大体相符。硅藻壳体仅见于上部样品中。5.湖底沉积物中的微量及痕量元素含量的测定,显示此湖水质的总趋势是洁净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昆明湖底沉积物综合研究得知:1.昆明湖前身形成于3000余年之前,原先是一个天然湖泊,后经人工开拓形成如今的昆明湖。2.根据湖底沉积物特征将其划分为六层,Ⅰ-Ⅳ层系天然湖泊时形成的,V-Ⅳ层为人工湖时形成。3.较高精度(采样间距为2-3cm)的孢粉资料呈现的变化与历史资料记载的气候变化大体相符。4.湖底沉积物中介形虫分布较广,腹足类次之。它们的变化规律与孢粉组合的变化大体相符。硅藻壳体仅见于  相似文献   
3.
西藏纳木湖(错)底泥和阶地中的硅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湖泊以其分布广、面积大、海拔高而闻名于世,为中、外学者所瞩目向往.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我国科学工作者对这一地区的湖泊的形成、变异和湖泊中的生物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为探索高原湖泊的奥秘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1977年,我所韩同林同志在西藏进行野外地质调查过程中,对一些湖泊进行了观察、研究,采集了一些湖泊的底泥和毗邻阶地上的沉积物送作者进行硅藻分析.本文根据从纳木湖底泥和湖畔Ⅰ级阶地沉积物中分析所得的硅藻,对此湖泊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一、概况纳木湖位于青藏高原中部,念青唐古拉山的北侧,海拔4627公尺,湖面面积约1900多平方公里,湖水微咸,pH值为9.0—9.3,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由于第四纪后期,该区降水量明显减少,蒸发量大,导致湖面水位不断下降,湖面面积日趋缩小,形成了如今湖畔的三级阶地(见图1).其中Ⅰ级阶地高出湖面约20米,为灰色粉  相似文献   
4.
黄成彦 《地层学杂志》1991,15(2):155-157
<正> 《地层学杂志》第13卷第2期刊登了龙金发同志撰写的“江西早二叠世硅藻的发现及其意义”一文(简称“早二叠世硅藻”),提及在江西早二叠世(鸣山层)的硅质岩中发现了硅藻土(岩)层,文后附2个“硅藻”图版。现就此文的基本点——硅藻和硅藻土的确认提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