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53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传统的遥感图像道路提取算法存在错漏率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频特征提取和域自适应学习分类器的高分辨率航空遥感图像道路提取新算法。首先利用地统计学抽取道路的时域纹理特征和三维小波变换抽取道路的频域光谱特征,构成高分辨率航空图像中的道路特征。然后使用抽取的道路特征训练由迁移支持向量机模型构建的域自适应分类器,并对高分辨率航空遥感图像进行道路粗提取。最后,结合道路形态特征,用数学形态学方法处理粗分类后的道路,获得提取后的完整道路。仿真实验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降低高分辨率航空遥感图像道路提取中非道路目标的干扰,提高道路提取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2.
西准噶尔庙尔沟岩体中发育大量近南北向岩脉,脉体中可见暗色闪长质包体。脉体主要为石英闪长(玢)岩,包体主要为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和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98.0±3.7 Ma和299.4±2.5 Ma,属晚石炭世晚期-早二叠世早期。岩石属钙碱性系列,具有中等的SiO_2(53.58%~57.89%)含量、较高的MgO(3.09%~4.83%)、Mg~#(44.69~54.12)、TiO_2(1.17%~1.66%)、Cr(51.24×10~(-6)~126.1×10~(-6))、Ni(35.91×10~(-6)~57.55×10~(-6))含量及K/Na值(0.35~0.70),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和U)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和Ti),具弱负铕异常(δEu=0.67~1.08),类似于日本中新世Setouchi火山岩带及西准噶尔哈图地区赞岐岩,其源区应为受流体交代的亏损地幔。俯冲板片脱水所产生的流体在上升过程中与地幔楔发生反应,导致角闪石-尖晶石橄榄岩地幔源区发生2%~5%的部分熔融而形成具赞岐岩地球化学特征的庙尔沟岩脉。研究认为,西准噶尔南部地区在早二叠世早期仍为与俯冲消减相关的岛弧环境,多期次俯冲增生作用可能是造成西准噶尔南北俯冲时限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位于西准噶尔南部的庙尔沟岩体主体由碱长花岗岩和少量紫苏花岗岩组成。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以岩体东南边缘新发现的花岗闪长斑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石学、年代学和Hf同位素以及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确定花岗闪长斑岩形成时代、揭示岩石成因类型及源区属性、探讨其与碱长花岗岩和紫苏花岗岩岩浆演化成因联系及其形成的深部动力学过程。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花岗闪长斑岩形成于317.4±1.9Ma,为晚石炭世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明显早于紫苏花岗岩(~307Ma)和碱长花岗岩(~303Ma)。岩石地球化学数据表明,花岗闪长斑岩具有较高硅、中等铝,贫钙、铁、镁,富集Rb、K、Th、U,强烈亏损Nb、Ta、Ti的特征,为钙碱性弱过铝质I型花岗岩;紫苏花岗岩更多的表现出钙碱性-高钾钙碱性镁质I型紫苏花岗岩特征;碱长花岗岩为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A型花岗岩。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花岗闪长斑岩、紫苏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均具有高正的ε_(Hf)(t)值(+11.6~+15.8)和年轻的二阶段模式年龄(325~600Ma),表明其原始岩浆主要起源于亏损地幔新衍生的年轻地壳物质。综合分析认为,庙尔沟岩体花岗闪长斑岩形成于晚石炭世早期洋壳俯冲背景,由底侵的、受流体交代的幔源基性岩浆与其诱发的年轻下地壳酸性岩浆在深部混合而成。紫苏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形成于弧后伸展背景,前者是伸展初期继续底侵于下地壳的幔源玄武质岩浆降温释放大量的水和热诱使早期侵位于下地壳的镁铁质岩石再次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后者是伸展后期大规模软流圈地幔上涌底垫加热年轻中下地壳使其部分熔融而成。  相似文献   
4.
刘景涛  郑明倩  孟亚里  康玲 《气象》1987,13(8):37-41
大范围的强降雪是内蒙古冬半年重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对畜牧业生产有着巨大影响。为了提高对大雪、暴雪的预报能力,更好地为畜牧业生产服务,我台与国家气象局卫星气象中心和北京工业学院人工智能所协作,自1985年11月开始进行内蒙古大雪预报  相似文献   
5.
在苏联,二次γ取样法(利用铅屏的差异效应)已逐渐为一次γ取样法(定向记录γ射线的补偿法)所取代。为此,目前在苏联已成批生产出装有盖革计数管的PFH-1型定向辐射仪。同时,PH-58型闪烁定向辐射仪样机的生产也已获得成功,并部分地投入试验性生产。有关利用PH-1型辐射仪进行γ取样的工作原理、仪器线路及其标定方法①以及PH-1和  相似文献   
6.
Sub-tidal barotropic current variations coupled with residual sea level fluctuation in the Bohai and Yellow Seas during wintertime are addressed in this study.The temporal evolutio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urrent fluctuation are investigated using moored 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 data in a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It is found that a southward current followed by a northward current occurred in the northern Yellow Sea during the fluctuation,concurrent with a significant outflow followed by inflow through the Bohai Strait.The process is consistent from surface to bottom and is coupled with remarkable residual sea level fluctuation.This quasi three-day fluctuation with amplitude 0.2-0.3 m/s leads to 1 m/1.2 m drawdown in the northern Yellow and Bohai Seas,respectively,strongly influencing water exchange between those seas.Because this a prominent feature in the seas,it is necessary to evaluate its effect on fluctuation during winter in future studies,in particular,the northward current during the recovery phase of sea level in the Bohai and Yellow Seas regarding seasonal variation.  相似文献   
7.
依据《地震震级的规定(GB 17740—2017)》,分析了2009—2017年新疆地震台网所记录的新疆及邻区476次中深源地震事件,测定了13601个mb(短周期体波震级)和12035个mB(BB)(宽频带体波震级)的数据样本,回归分析mbmB(BB)得到回归方程及量规函数,结果显示mbmB(BB)相关系数为0.966,表明两者显著相关。因此,建议对于中强型中深源地震可以直接从原始速度型宽频带数字地震记录上测定长周期体波震级mB(BB),提高地震速报测定的速度和精度。通过震级偏差统计和台站场地响应计算,分析新疆地震台网中的XKR、HTA、ATS和KSZ等地震台站震级偏差较大的原因为砂岩、灰岩、砂土层等类型的台基放大了场地响应,说明台基类型对体波震级偏差的影响较大。与NEIC测定的体波震级对比时,发现新疆地震台网测定体波震级平均偏大0.42级,且偏差随着震源深度的增加有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为应对环境变化给水资源演变带来的诸多挑战, 以水文基因体系为理论基础, 揭示并直观地展示了西南诸河地表水资源序列的遗传和变异规律。水文基因是反映水文序列遗传和变异特性的各阶矩, 基于相关系数测度构建了具有识别、检验与分级功能的水文基因检测系统, 利用该方法提取了西南诸河6个水资源二级区的地表水资源量各阶矩序列的水文基因成分(包括跳跃、局部趋势与整体趋势、周期、相依和纯随机); 提出了水文基因图谱的概念与绘制方法, 并利用其展示了研究区域的水文基因信息。结果表明: 西南诸河各二级区地表水资源量的一阶矩序列均存在不同形式的水文基因变异成分, 主要表现为跳跃、局部趋势、周期与相依; 二阶矩序列中, 怒江及伊洛瓦底江二级区的序列只含有水文基因遗传成分, 其余二级区序列的水文基因大多只存在周期弱变异成分; 与一阶矩和二阶矩序列相比, 三阶矩序列的水文基因构成较为简单, 且变异成分对序列的影响均相对较弱。归因分析表明, 地表水资源量的一阶矩基因变异主要受降水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阿拉山口、精河、博乐、温泉4个气象站点1960-2013年地面观测气象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主成分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艾比湖绿洲湿地年及季节潜在蒸散量及地表湿润度的特征变化及定量化成因,以期为艾比湖绿洲湿地区域的水资源科学配置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1960-2013年,艾比湖绿洲湿地年平均潜在蒸散量为1 063.52mm,夏季值最大为552.3 mm,冬季最小为25.3 mm,年平均潜在蒸散量以12.68 mm·(10a)-1的速率递减,各季节潜在蒸散变化趋势与年变化一致,夏季表现最明显;(2)Mann-Kendall检验表明,年均和春、夏、秋潜在蒸散量显著性突变时间分别是1991年、1994年、1994年和1993年,冬季不存在突变,显著性突变均发生在21世纪90年代,地表湿润度年突变时间为1985年;(3)艾比湖绿洲湿地潜在蒸散量及地表湿润度存在明显的周期变化,主震荡周期分别为29 a和21 a,以多、少交替发生,具有全域性;(4)风速是年及季节潜在蒸散量的主导因素,地表湿润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降水量和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10.
支倩  李永军  段丰浩 《地质论评》2019,65(Z1):135-135
正"吉木乃组"由新疆地质局区测大队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1974年创建,创名地为吉木乃县哈尔加乌西南萨尔布拉克沟,原称之为萨尔布拉克组。后因名称与柯坪地区奥陶系组名相同,将其更名为吉木乃组,时代置于早石炭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局,1993)。新疆地质矿产局地质矿产研究所(1991)将该组时代定为中石炭世(石炭纪三分法)。1998年新疆地矿局第四地质大队在萨吾尔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