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自2015年以来,人们已经探测到93例恒星级双黑洞并合引力波事件,测量了双黑洞质量、自旋和距离等参数,并获得了其统计分布。不同双黑洞起源机制产生的双黑洞性质分布,特别是自旋分布,会显著不同,其可用来限制双黑洞起源。简单回顾了双星演化和动力学相互作用等双黑洞形成机制及自旋来源;综述了利用自旋限制双黑洞起源的一般方法和常见模型,以及利用LIGO/Virgo引力波数据取得的相关进展,并对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陈智威  许然  南泽  郑小东 《海洋与湖沼》2019,50(6):1361-1370
作为重要的水质参数,高浓度的氨氮对水生动物产生有害影响。氨氮的安全浓度对海水养殖物种至关重要。本文采用静水法,在盐度30.0±1.0, pH 7.8±0.2,温度20.8±0.5°C条件下,以荣成月湖海区的长蛸(Octopus minor)成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水体氨氮对其急性毒性作用。通过预实验获得长蛸成体可耐受的浓度范围,从中选取浓度0(对照)、87.0、124.5、143.5、180.3、204.0、242.5mg/L等7个浓度梯度测定长蛸成体耐受性,采用概率单位法、寇氏法和线性回归法分别计算48h、72h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实验结果显示,氨氮毒性效应随着浓度和胁迫时间的增长而增加,氨氮胁迫48h、72h和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87.93、154.61和124.92mg/L (χ2检验P0.05);显示氨氮对长蛸成体具有显著毒性作用。与其他水生动物相比,长蛸对于氨氮的耐受性较强,对氨氮毒性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具体的调节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