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1篇
海洋学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李立  陈义斌 《海洋科学》1992,16(6):61-63
大亚湾是粤东的一个山地溺谷湾,1987~1989年间我们采用锚碇AANDERAA自记仪器,在大亚湾近湾口处C_2、C_4两站(图1)分别进行了多层次逐时水温连续观测,两次记录了夏秋之交水温分层状态演变过程的时间序列,发现每年9月上、中旬大亚湾水温层化状态有一突变,从垂直分层过度到垂直均一状态,该过度过程历时短暂,仅数天时间。  相似文献   
2.
陈义斌  李立 《台湾海峡》1993,12(2):145-151
本文利用1988年大亚湾海洋生态零点调查水文气象观测资料,分析讨论了1988年秋季大亚湾水温层化的消退过程。结果表明,该层化消退过程与1987年秋季的类似,始于9月初,历时约10d。消退过程主要表现为夏季侵入湾内的下层外海冷水和伴随它形成的强温跃层向外海退却。消退过程结束后湾内水柱平均温度升高,热含量增加。综合两年的观测结果表明:该水温层化消退是大亚湾夏秋之交出现的一种规律性的季节现象,可能是季风转变时陆架环流动力调整作用于大亚湾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陈义斌  李立 《台湾海峡》1992,11(2):101-107
本文利用1986~1987年大亚湾海洋生态零点调查水文气象观测资料,分析讨论了大亚湾秋季水温层化消退过程。结果表明,该层化消退过程出现在初秋,历时短暂且伴随湾内水体热含量增加。该过程与秋季季风转换期粤东沿岸海洋动力调整及其和大亚湾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外海暖水入侵和层化消退是河口和近海沿岸水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1961—1985年历次台湾海峡及邻近海域水文气象调查资料,计算分析了该海域海面吸收辐射、有效回辐射、蒸发耗热、海-气感热交换的时空分布,给出了该海域热量平衡年平均状况和季节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大亚湾水温波动的最大熵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最大熵谱分析方法应用于大亚湾水温波动分析,指出了存在于海域内水温变化的显著波动周期,夏季的波动特点以及气温和上层水温的关系,并做若干讨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WKB方法导出了热带涡旋的局地色散关系及其能量,分别讨论了热带涡旋不稳定性发展的条件和能量来源,强调了背景场径向速度不均匀性的作用,并对不发展低压转为发展低压的机制提供了一个动力学解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