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7 毫秒
1
1.
甲藻孢囊可以为赤潮提供种源, 还可用于指示海区富营养化状态。以往对甲藻孢囊分布的研究多集中于开放性水域和自然形成的海湾中, 在半封闭性人工海湾中的研究较少。梅山湾原属南北开放水域, 但于2012~2017年在向陆侧建设了北坝和南坝, 使其成为半封闭式人工海湾。通过对梅山湾内外海域采集到的6份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 共鉴定出37种甲藻孢囊, 其丰度介于237~1 054 cysts/g。甲藻孢囊平均丰度湾内高于湾外, 推测是筑堤后湾内水动力减弱, 悬浮物质浓度降低, 水体透明度升高, 水中颗粒物质沉积速率降低和水体富营养化所导致。调查海域甲藻孢囊物种多样性指数介于1.63~2.47, 均匀度指数介于0.58~0.82, 两者湾外均显著高于湾内, 反映出湾内生态系统稳定性更弱, 发生赤潮的可能性更高。研究共检出16种赤潮种和9种有毒甲藻孢囊, 产毒种及赤潮种丰度和种类占比湾内都高于湾外, 优势种有原多甲藻(Protoperidinium sp.)、美利坚原多甲藻(Protoperidinium americanum)、透镜翼甲藻(Diplopsalis lenticula)、微小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minutum)、链状裸甲藻(Gymnodinium catenatum)和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筑堤效应”加剧了湾内外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分布的差异性, 也加重了湾内有毒有害赤潮发生的风险, 故应重视对湾内有毒有害甲藻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浮游植物拖网是海洋浮游植物调查的重要工具,不同网具可以导致不同的调查结果。为研究两种孔径网具对大洋浮游植物调查的影响,于2015年4~5月在西南印度洋分别用筛绢孔径为20和77 μm的两种浮游生物网在多个站位进行浮游植物采样。对采集的样品进行浮游植物鉴定,分析比较了两者浮游植物的物种数、细胞丰度、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种。结果表明,在相同采样站位,筛绢孔径为20 μm网采样品鉴定得到的平均物种数、平均细胞丰度和平均物种丰富度分别是筛绢孔径为77 μm网采样品的2.7、17和2倍,呈显著差异。但两种网采样品的平均多样性指数和平均均匀度指数都无显著差异。此外,筛绢孔径为20 μm网采样品中有9种优势种,而筛绢孔径为77 μm网采样品中有11种优势种,其中共同的优势种有6种。以上结果说明在寡营养海域使用20 μm孔径的网具可以获得更为全面的浮游植物信息。  相似文献   
3.
郭卓然 《地下水》1991,13(4):240-242
区乡水利水保管理服务站(以下简称水利站),是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核心,足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我省以加强区乡水利站建设为重点,巩固和发展基层水利管理队伍,初步形成拨盖全省的行政管理与技术服务相结合的乡填级水利服务网络,为农村水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组织  相似文献   
4.
异冒藻属(Heterocapsa)包含多种可致有毒有害赤潮的物种,其中2019年在福建近海赤潮中分离的倪氏异冒藻(Heterocapsa niei)被证明有毒,然而对其超微形态结构,特别是对作为该属重要的分类保守特征的体鳞,研究还不充分。利用多种形态学方法和ITS片段分析了从厦门湾附近分离的藻株(SIO-H3),形态学和遗传学结果都显示该藻株属于倪氏异冒藻。其细胞呈双锥形,长14.3~18.2μm,宽8.4~10.9μm,甲板方程式为Po, cp, 5’, 3a, 7’’, 6c, 5s, 5’’’, 2’’’’。同时,发现了两个与之前描述不同的形态特征,该藻株细胞具有多个蛋白核(pyrenoid)和两种形态体鳞(body scale):一种体鳞基底层(basal layer)为粗网状纹,上层中心处有一长中心刺(central spine)向上立起,中心刺所在位置等长向外辐射三根中心脊(central ridge),中心脊末端有三根直立的次长外围刺(sub-peripheral spine);另一种体鳞有三层结构,其中基底层为致密网状纹,并有三个次中心孔(sub-peripheral ...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河北省大名县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开展了大规模的地下管道建设。到1991年底,全县已建成地下防渗蕾道48.86万 m,控制面积6.76万亩,其中有5个乡,44个村,管道长遗41.55万 m,控制面积5.52万亩,占全县总长的85.1%,在已建成的管道中,95%的可正常发挥效益,其余5%由于质量问题,未能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