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5篇
海洋学   2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应用渤海中部波浪实测资料,验证了半经验,半理论谱预报方法和统计预报方法。经验证和在日常业务预报中试用,认为这几种预报方法应用于业务预报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海洋灾害对我国沿海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给予人类生存和发展很多资源和机遇,但是,海洋灾害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威胁。在人类所面临的众多自然灾害中,大约一半以上的自然灾害损失与海洋有关。海洋灾害主要包括风暴潮、海啸、海浪、海冰、异常海温、海平面上升、赤潮、海岸侵蚀等自然灾害。由人类活动导致海洋自然条件改变所  相似文献   
3.
许林之 《海洋预报》1996,13(1):64-69
文章简要介绍了海洋灾害的基本状况,在预警系统中介绍了海洋灾害监测网,海洋资料收集传输交换网,海洋灾害分析和预报、警报网及服务网系统。  相似文献   
4.
5.
从本世纪50年代起,特别是70年代后,全球气候变得异常,美国夏威夷遭受罕见的飓风袭击,非洲大陆出现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秘鲁等地洪水泛滥。在这期间,我国也相继发生了洪涝、干旱和特大风暴潮灾害。面对大自然给人类造成的种种灾害,人们开始思索,自然界可能存在某种巨大的能量,在操纵全球气候变化。科学家们在对50年来的海洋和气象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全球气候异常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密切关系。厄尔尼诺现象是热带海域,特别是赤道海域海气相互作用过  相似文献   
6.
我国海洋灾害状况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林之 《海洋预报》1998,15(3):79-83
一、前言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占地球总水量的97%以上。我国大陆海岸线总长度为18000km,拥有面积500m2以上的岛屿6500多个,海岛海岸线长度14000km。海洋是生命的摇篮,风雨的故乡,气候的调节器,交通的要道,资源的宝库。海洋为沿海地...  相似文献   
7.
许林之 《海洋预报》1999,16(2):58-61
一、引言98年入夏以来,长江流域出现了1954年以来的特大洪水。洪水给沿岸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公布,当年遍及我国的洪涝灾害,有29个省市不同程度受损,殃及223亿人口,死亡304人,直接经济损失166亿元!98年的洪灾已...  相似文献   
8.
16世纪末期以来,欧洲殖民主义者为了寻找通向东方的捷便道路,开始向北极探险。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北极地区重要的战略位置逐渐被各国重视,许多国家在北冰洋的活动不断增加。1879年7月,瑞典探险船“维加”号消息中断,美国疑为遇难,因此,便派出以德·朗海军少校为队长的探险船“珍妮特”号前去搭救。“珍妮特”号的另一项任务是穿过白令海峡向北开辟西北航道。在此行途中,“珍妮特”号得知“维加”号安全越冬,业已南下,于是“珍妮特”号便径直开  相似文献   
9.
一、前 言 巨大的台风浪常常给海洋运输、海洋油汽开发和海洋施工等带来严重的灾害。近些年来,由恶劣的台风浪造成的海难事故,不胜枚举。为防止海难事故和海洋工程设计的需要,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许多台风浪计算方法。这些计算方法无论是依据的理论,计算方式以及计算的精度都存在着差异,究竞用那种方法为好,众所不一。为探讨这些计算方法的计算精度,许多学者利用卫星,雷达及船舶通报资料,对一些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然而,远满足不了预报和工程设计的需要。为进一步探讨这些计算方法的计算精度,本文利用海洋浮标资料,对国内外常用的几种台风浪计算方法,进行了比校验证,获得了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许林之 《海洋信息》2001,(3):17-18,29
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在21世纪,海洋以其丰富的资源、宽阔的空间,将为人类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沿海大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历史时期,我国的发展也必然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 1 我国海域海洋环境变化活跃复杂海洋区域集中了地球各个圈层,又是地球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