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是开发和利用海洋的新世纪.在开发利用海洋的过程中出现了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之间的不协调性、不同步性.以大连为个案,运用耦合机制对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顾建豪  蔡静华 《地图》2010,(5):76-83
卡格博神峰从不轻易示其真颜,传说只有有福有缘之人才能一窥仙颜,1980年10月13日2时,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大师亲临雪山敬香,口诵六字真言,雪山峰峰亮相,联袂相迎。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物质组成空间分布特征对降雨下碎石土斜坡变形破坏的影响,以不同成因碎石土斜坡的特点为依照,进行了4种物质组成空间分布的碎石土斜坡模型及1种均质斜坡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物质组成空间分布特征对降雨下碎石土斜坡变形破坏所发挥的作用与降雨入渗方向和应力调整方向有重要关系。当土料变化方向与入渗方向大角度相交且与应力调整方向相同时,斜坡渗透性为土料各自的渗透性,斜坡力学性质偏向于组成土料力学性质的最大值。当土料变化方向与入渗方向相同且与应力调整方向大角度相交时,斜坡渗透性接近组成土料渗透性的最小值,斜坡变形破坏受控于其中的软弱土料。降雨下斜坡各处均发生变形,且变形向周围调整并产生影响。破裂面更易发于软弱土料中。该研究有助于斜坡灾害勘察、预测评价及防治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开发和利用海洋的新世纪。在开发利用海洋的过程中出现了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之间的不协调性、不同步性。以大连为个案,运用耦合机制对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利用孝感市梅雨期暴雨天气中各站日雨量、逐时降水量资料,统计分析了暴雨过程中强降水的空间、时间、阶段分布特征,阐述了暴雨的中尺度特性;另外,初步分析了暴雨天气中气候季节性变化、地形、中尺度系统和日变化等因素对降水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皮肤病,常以四肢屈侧出现多形皮疹,并且局部皮肤伴有苔藓样变为主要表现,瘙痒剧烈,时轻时重。杨志波教授行医三十余载,以祛风止痒、清热利湿、养血润燥法为主,并配合西医抗组胺药物口服及乳膏外用,联合治疗特应性皮炎,收获良效。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孝感市2001年夏秋季特大干旱的气候特征、干旱成因,以及此次旱灾在历史上的地位;并提出了防御干旱灾害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8.
对2006年4月12~13日孝感市寒潮天气过程从前期环流背景、影响孝感市冷空气路径、强度及地面回暖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倒“Ω”型前期环流背景下,横槽转动带动冷空气南下过程中,西路和东路二股冷空气合并加强从西北路南下,同时在西南暖低压发展,地面明显回暖降压,长江中游北部锋生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孝感市这次寒潮天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将T213降水预报资料插值到孝感市各测站上,对24h、48h降水预报做了客观统计检验。分析结果表明:T213对孝感市有无降水预报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强降水48h预报有比较好的参考作用。通过的降水预报误差的分析发现,在一般情况下,T213降水预报值要比实况偏大。  相似文献   
10.
反倾层状岩质边坡悬臂梁极限平衡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悬臂梁理论和运用极限平衡法研究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变形破坏是一种既注重变形过程又注重力学分析的可行方法。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基础上,研究悬臂梁极限平衡分析模型。首先通过野外现象的观测,提出能对反倾层状边坡变形几何空间条件进行分区的“基准面”的概念,再利用“基准面”分析岩层分区破坏模式的力学机制,认为破坏面的形成机制是弯曲拉裂和压缩剪切的共同作用结果,对悬臂梁极限平衡分析模型中的各参数确定给出假设或理论分析,建立了计算模型。以重庆市巫溪县中梁水库硝洞槽-郑家大沟库段反倾岸坡为例,在边坡变形破坏模式识别基础上,应用悬臂梁极限平衡模型理论分析实例,验证该模型的合理性,同时也给出反倾层状边坡悬臂梁极限平衡模型计算步骤,用数值模拟方法验证该分析模型的正确性。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破坏区大体分为滑移区、倾倒区和倾倒变形影响区,破坏区大小由坡角、岩层倾角、坡高共同决定,当三者关系(见式(13))大于0时,才存在破坏区,才有可能发生变形破坏。研究成果对反倾层状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与防治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