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海洋学   1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利用1985年12月下旬至1986年1月下旬中国科学院织组实施的西太平洋热带海域海洋—大气考察期间所获得的常规水文气象资料,计算和分析了海-气交换通量的特征。阐明了海-气交换通量的逐时变化特征,八次定时观测的海-气交换通量的特征;热量交换的逐日变化、平均日变化和交换通量的概率分布。指出了该海域的感热、潜热通量的传输方向及其各自所占的比例。考察期间盛行东北风,海-气间动力相互作用是强的。  相似文献   
2.
南海北部近海面大气梯度观测试验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行海洋和大气间动量、热量和水汽的交换通量及交换参数的分析研究,本文对海面温、湿、风梯度观测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估算了粗糙度参数Z_0、动力摩擦速度u_*、特征位温θ_*、特征绝对温度q_*和曳力系数C_D,并分析了温、湿、风廓线特征,得出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3.
4.
本文分析1984—1988年夏季南沙考察资料。结果表明:南沙海面夏季风来自南路和西路及本区的季风气流。季风潮的出现主要是南路气流加强或季风与热带气旋环流的相互作用。夏季风期间的天气形势、气象特征和海—气通量随季节和天气过程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5.
根据TOGA—COARE强化观测资料分析西太平洋暖地区低层大气的气象学特征。讨论北半球冬季(11月-2月)该区域海面风和温度的特征,ITCZ及其有中尺度动力学特征的赤道大气涡(Eddy)的演变特征,对流混合边界层大气和低层正压大气层特征,以及云形态及降水特征等。指出,对于赤道大气,把正压大气层顶取为700hPa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6.
7.
8.
1987年秋末冬初赤道西太平洋海面气象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1987年10—11月西太平洋考察获得的水文气象资料和海面辐射资料,计算了海气间感热、潜热及海面热量平衡的逐时值及日总量。分析了各通量的逐时变化特征、日变化规律及热量平衡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表明:调查海区的第一阶段热量平衡为负,即海洋失去热量;第二阶段热量平衡为正,即海洋得到了热量。调查海区的热最平衡是东部大于西部。  相似文献   
10.
根据TOGA—COARE强化观测期间的资料,分析热带西太平洋西风爆发(WWB)的天气型特征。提出引发和维持WWB过程的低层流场基本有三:1.北半球南下冷源与SE信风结合型;2.北半球南下冷气流与SPCZ上的热带气旋结合型;3.南北取向由双气旋构成的偶极子型流场。指出该偶极子相对稳定在更日线附近,并解释了这一事实存在的原因。还讨论了WWB的多时间尺度性,以及WWB过程中气象要素场变化特征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