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认为合成地震振幅与记录地震振幅反演随AVA数据角度的变化,可用于评价与数据有关的各因素对预测弹性属性空间分布垂向分辨率及精度的影响程度。利用墨西哥湾中部深水油气藏测量数据生成合成地震振幅数据,并分别用合成振幅及记录地震振幅评价反演结果。详细的合成振幅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即使在最理想的状态下(完全偏移数据、各向同性介质、无噪声地震振幅数据、足够的远角度覆盖范围、以及准确估算的与角度有关的子波和低频成分),输入的弹性模型仍不能通过合成地震振幅准确重建。我们将这一结果归因于地震振幅数据较低的垂向分辨率。P-波阻抗是反演属性中最为准确的参数,其次为S-波阻抗和体密度。此外,足够的远角度覆盖范围对于准确估算一维线性S-波阻抗和体密度的分布至关重要。用于剩余动校正(NMO)效应的局部角度叠加时间排列有助于提高预测弹性属性空间分布的垂向分辨率并可稳定降低数据错合。最后,研究发现反演弹性参数分布的精度可通过以下方法得以显著提高:(1)通过多次单角度叠加增加AVA信息;(2)对用于计算局部角度叠加的P-波速度场进行校正;(3)剔除低信噪比的远角度数据。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乌尔禾组陷蔽圈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乌尔禾组地层是既有烃源岩又有储集岩的复合含油气系统。作者采用现代地震地层学方法,通过对地震资料、地质演化历史等资料的研究,并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乌尔禾组隐蔽圈闭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认为该层主要发育基于扇三角洲沉积相的岩性型隐蔽圈闭,以及受岩性、构造等因素共同控制的隐蔽圈闭。该地区油源丰富,但构造圈闭不发育;因此,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研究和勘探隐蔽圈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J.  L.  Cobiella  -  Reguera  耿春雁 《海洋地质》2006,(4):37-58
根据岩性和构造特征,古巴划分出三套含蛇绿岩的构造单元:1)北部蛇绿岩带,混杂岩复合体沿古巴岛延伸长度超过1000km;2)白垩纪火山弧建造的变质岩基底;3)中古巴南部Escambray(Guamuhaya)高压变质地块中的构造片体。现有年龄分析资料表明,古巴现存洋壳年代为晚中生代,形成于两种不同的构造背景;1)晚侏罗世-纽康曼期,北美大陆及其南部大陆的漂移造成的小盆地;2)北美被动大陆边缘与阿普第-阿尔必(Aptian—Albian)期火山弧之间形成的俯冲带上部(suprasubduction)边缘盆地。Escambary(Cuamuhaya)地块中生代变质沉积岩中的蛇纹岩片体和高压角闪石形成于一小型洋盆关闭期间.时代很可能为阿尔必(Albian)期。火山弧岩层的变质岩基底来自于上侏罗统-纽康曼阶洋壳,并在中自垩世火山弧形成期间发生变质。北部蛇绿岩带可能来自上述小盆地,以及俯冲边缘盆地的,并自晚白垩世坎佩尼(Campanian)期至始新世中期发生多次侵位。古巴不同的蛇绿岩类型代表了南北美大陆之间泛古陆解体后形成的洋壳的残余物(加勒比洋盆原型)。文章提出并讨论了一种可能的板块构造模型。  相似文献   
4.
Jorge  L.  耿春雁 《海洋地质》2007,(3):58-76
古巴中生界的岩石特征是重建中美洲(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地区地质历史的关键。古巴有4种不同类型的侏罗系-白垩系沉积剖面,其中3类来自不同的构造岩层带。四类岩性剖面由北至南分别为(1)中生界北美被动大陆边缘的一部分,具有很强的分带性,特别是古巴中部中白垩统地层;(2)北部蛇绿岩带,也包含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巨型混杂岩体;蛇绿岩套的所有组成单元沿古巴北部发生构造混合;(3)火山弧岩层带,主要为自垩纪火山岩,含有年代较早的拉斑玄武岩为主的岩浆(阿普第阶-阿尔比阶)和年代较新的(森诺曼期-坎佩尼期)钙碱性火山碎屑和岩浆,其间有众多沉积岩夹层;阿尔比阶-森诺曼阶沉积物及少量火山岩将两个层序分隔开,有些地区存在上侏罗统-纽康曼阶火山弧的角闪岩基底;(4)南部变质岩层带,主要为在白垩纪经历了多期变质作用的中生界被动大陆边缘岩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