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In 1979, we found many small colorless transparent and light yellow-green glassy spherules in the surface layer and core sediment samples taken from the west of the Central Pacific Occan, which are considered to be microtektites. This finding is worthy of further determination of the range of strewn field and origin of tektites.  相似文献   
2.
石英颗粒表面“V”形撞击坑与化学溶蚀坑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昕 《地质科学》1981,(3):291-293
石英颗粒表面特征主要是从形态上来加以区分,它是一种形貌分析法。很多特征在不同的搬运和沉积过程中都存在,因此不能用单一的特征来分析其搬运介质、搬运方式和沉积史。要综合分析全部特征,去伪存真,同时对这些特征要有正确的鉴定,这是分析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我国首次在中太平洋发现的微玻璃陨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79年,我国“向阳红09”号海洋调查船在参加全球大气考察中,从中太平洋西部(南纬10°-北纬5°,东经160°-173°)采得许多表层及柱状沉积物样品,后来,我们在对这些样品进行矿物学研究时,首次从中发现了深海宇宙尘,并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石英砂表面的微结构——一种沉积环境标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任明达  缪昕 《地质论评》1984,30(1):36-41
沉积环境中的物理-化学过程必然在碎屑颗粒的表面留下各种作用痕迹。石英砂颗粒形态分析是沉积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环境分析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已知成因的现代石英砂表面的微结构,并以此对比和推断古沉积物的成因及其古气候条件,是近十几年来沉积环境和古地理研究的一项新技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