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3篇
  免费   243篇
  国内免费   257篇
测绘学   136篇
大气科学   180篇
地球物理   228篇
地质学   645篇
海洋学   150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77篇
自然地理   9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GNSS/水准联测点的合理选择对GNSS高程拟合至关重要,剔除法是一种较好的优化选点方法,传统的剔除法是以高程异常拟合误差最小为目标函数进行优化选点,可能会出现选点不均匀情况。鉴于此,提出根据GNSS/水准点生成的泰森多边形面积大小进行优化选点,并在此基础上对传统优化选点的方法进行改进,即同时考虑高程异常拟合误差大小及由泰森法生成的多边形面积大小进行优化选点(称为综合法)。以1~3次多项式拟合模型为研究对象,实验结果表明,GNSS/水准点优化选择的综合法可在改善点分布的同时获得稳定性好、精度较高的高程异常拟合结果。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随着环境科学的发展,重金属存在形态的研究已日益为环境科学工作者所重视。重金属在环境中分布、迁移和转化等化学行为都与它的存在形态密切相关,对生物的毒性效应也取决于它的存在形态。离子态铜的毒性远大于络合态铜,并且铜的络合物越稳定,其毒性越小。因此,如果只测定重金属的总浓度,就难以对环境质量作出正确的评价。环境科学的深入研究,更需要人们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存在形态。Florence和Batley(1976)及Florence(1977)提出了较详细的重金属存在形态分类图式。这个形态分类图式利用阳极溶出伏安法(ASV)将溶存天然水中铜、  相似文献   
3.
重点讨论近岸海域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所诱发产生的次生悬浮颗粒物的产生机制,及其对近岸海域水体中生命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的行为,过程和内循环等诸环节的效应。该物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海域水体中的生命元素的存在形态,含量水平。因此,可能成为近岸水体富营养化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4.
在东亚和东南亚第四系对比中,有关的几条界限,本文建议如后。采用Globorotalia truncatulinoides的初现位作为本区海相第四系的下界,其位置大致在古地磁Olduvai亚时的下界,时间约为距今1.9Ma。在南中国海、东海及沿岸地区,发现了以G.truncatulinoides的初现位为代表的一系列有意义的生物事件,如Pulleniatina finalis的初现位,Globigerinoides obliquus和Globoquadrina altispira的灭绝位,以及Globorotalia menardii和Pulleniatina obliquloculata壳体旋向的变化。此界限在东亚和东南亚也是相当稳定的。在陆相地层中,以泥河湾组为代表,狭义的泥河湾动物群(相当于晚维拉方动物群)所在地层的底界,其古地磁位置为Olduvai亚时的底界。以此作为陆相第四系的下界,与上述海相第四系底界一致。 以古地磁布容/松山界线作为中更新世和早更新世的界限,其年代为0.73MaB.P.。中国中更新世的标准地层周口店组,其底界恰为布容/松山的转换面,北京猿人的年代为0.60—0.23MaB.P.。在洛川黄土剖面上,布容/松山界线为古土壤S_7的底界。雷琼地区中更新统下部的北海组的底界也是布容/松山界线,所产的玻璃陨石的裂变径迹年龄为0.687—0.733MaB.P.。在黄海,布容/松山界线是第Ⅶ海侵层的顶界。通过岩石地层标志,以及动物群、古人  相似文献   
5.
6.
利用NASA提供的热带测雨卫星(TRMM)资料和NCEP/AVN模式的实况分析场研究了热带气旋“威马逊”(2002)的演变过程、结构和降水特征.对要素场及倾斜对流有效位能诊断分析发现,降水的分布和强度对热带气旋的发展有很好的指示作用.针对MM5的几种积云参数化方案进行了数值试验,初步研究了各方案在热带气旋定量降水预报(QPF)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厦门岛东海岸的蚀退与防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智勇  蔡锋  和转  苏贤泽 《台湾海峡》2001,20(4):478-483
根据波浪输沙和地形对比,对厦门岛东部海岸的岸滩侵蚀动态及演变趋势进行探讨,并根据其海岸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8.
热带气旋的云系结构对其移动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上海台风研究所发展的东海热带气旋模式,根据热带云团的特点,设计了积云模型并叠加到台风中去,研究台风云系结构对其路径的影响。理想试验表明,只考虑温度场扰动,台风的移动偏向于密闭云区方向;而仅考虑湿度场扰动,台风的移动无固定的偏向。对9414号台风19940810的初始场,叠加积云模型的试验表明,预报路径较好地反映了其运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1 前言自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和计算机处理技术引入地震勘探领域,无论是地震资料的采集,还是资料的处理解释都日趋于自动化。极大地提高了勘探精度和可靠程度。但这仅限于反射波法地震勘探。而对于折射波法发展较慢,尤其是在资料处理解释方面更是如此。对于浅层初至折射波法,由于数据量较少,其资料处理解释工作仍用人工来完成。本文根据这一情况,讨论在IBM-PC机上对浅层初至折射波地震资料进行自动解释并在绘图仪上绘制解释成果图件的实现原理与方法。并对实际资料进行了处理,经与人工解释的成果资料对比,两者非常接近。因此,用微机对初至折射资料进行自动解释代替人工解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海岸风成沙ESR测年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ESR测年的基本原理,并讨论风成沙Ge心测年的可行性、风成沙E'心的特征、测年误差及可靠性等问题。1992-1993年在渤、黄、东、南海沿岸采集的100余个风成沙样品ESR测年实验表明,绝大部分海岸风成沙的年龄为1-7万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