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一、问题的提出 河床砂粒度概率曲线,通常表现为悬移、跳跃二个组分的二段式结构,常被作为判别河床砂的概率图模式。具滚动、跳跃、悬移组分的三段式河床砂,被认为常发育于河道的最深处。两者发育型式的不同,主要是滚动组分的物源供应和控制问题。三角洲河床砂型式基本与平原河流相似,因河口是河—海的相互作用带,在往复流明显的地方,又常有双跃式结构的型式。  相似文献   
2.
粤东碣石潟湖口沉积地貌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实测和历史资料对碣石潟湖口动力地貌演变进行综合研究,揭示了潟湖泥沙来源主要为SE—NW方向的沿岸漂沙,指出潮汐通道淤塞、弯曲和位移是由于潟湖在自然淤积和人为围筑的影响下,纳潮量减退,导致通道潮汐力减弱和波浪力成为控制因素的结果。最后对口门整治,如增大潟湖纳潮量、均衡通道过水断面积和防沙堤设置等问题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3.
西江河口(磨刀门)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程明豪 《地理研究》1984,3(1):51-65
本文采用粒度概率曲线、频率曲线与粒度基本参数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西江河口(磨刀门)沉积环境,重点探讨河口拦门沙及其沉积结构的形成。认为波浪作用是西江河口拦门沙形成的主要动力;对粒度概率曲线的过渡式和双跃式加以区别,并探讨其成因。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地理学者对中国南方石灰岩区喀斯特地形有过详细的研究。晋代南迁以后,各地地志中对这类地形(包括岩洞)都有记载。唐、宋以来,对各地主要岩洞、伏流、峯林地形每因列为风景区或宗教胜地而被详细描述过,有些作者且对许多喀斯特地形的现象提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地理学者对中国南方石灰岩区喀斯特地形有过详细的研究。晋代南迁以后,各地地志中对这类地形(包括岩洞)都有记载。唐、宋以来,对各地主要岩洞、伏流、峯林地形每因列为风景区或宗教胜地而被详细描述过,有些作者且对许多喀斯特地形的现象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