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测绘学   1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从滑坡、泥石流风险评估的数据和技术要求出发,分析了基于GIS技术进行滑坡、泥石流风险评估的可行性和优势,总结了目前可在GIS框架下实现滑坡、泥石流风险评估的主要方法模型,并分析了其应用状况及优缺点。最后,提出了基于GIS进行滑坡、泥石流风险评估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业生产潜力计算与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而农业生产潜力可以描述某一地区的粮食生产能力,因此,研究农业生产潜力非常重要,对合理开发农业资源,指导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在GIS技术、COM组件技术、插件技术等支持下,采用C#开发语言、ArcEngine开发组件、SQL Server数据库...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海洋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海洋政策作为指导统筹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纲领、规划,其重要意义正日益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而对我国现行海洋政策的类型进行分析,对于提高我国海洋政策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现行海洋政策可以从政策层次、政策内容、政策涉及领域的数量以及政策的主体进行划分,通过对现行海洋政策的类型进行梳理我们不难发现,尽管我国目前在海洋领域已经出台了大量的政策,但依然存在着:海洋元政策缺失;重视海洋开发政策,忽视海洋保护政策;政策涉及领域分布不均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海洋社会组织角色和功能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社会组织作为协助政府进行海洋公共管理的重要主体,其基本的角色和功能需要首先进行定位。文章从海洋决策影响者、海洋知识教育者和海洋利益维护者三个角色,以及规范行业发展、推动海洋科学进步、协助海洋危机管理、动员公众参与和促进国际合作五个功能出发,对我国的海洋社会组织做了基本界定。随后面对现实案例,揭示海洋社会组织存在教育角色重"理论"轻"实践"、决策影响重事后轻事前、维权者角色软弱无力、危机管理参与有待加强和组织动员能力不强等问题。针对该类问题,提出一系列具体层面的措施以期待海洋社会组织修正偏差,更好地发挥协助海洋管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拟从海洋政策分析的角度,在理论上探讨海洋政策体制的分析模型,并用政策体制分析模型分析和检视我国的海洋政策体制,分别从我国海洋公共政策的制定、我国海洋公共政策的执行、我国海洋公共政策分析和我国海洋公共政策评估等4个方面入手,寻找其中的基本特点以及存在的各种问题,在此基础上探索构建和优化我国海洋政策体制的基本设想和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6.
海洋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不可能是孤立的,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在海洋中活动能力日益增强,海上活动不断频繁,海洋事务日趋复杂,海洋政策不断变化;另一方面,随着人类对海洋的开发越来越深入,海洋政策包含的内容也越来越多,体现出综合性、跨部门性的特点。因此,围绕海洋政策的研究,就产生了两条路径:纵向的历史研究;横向的部门海洋政策研究。文章采用这两种研究方法,对我国海洋政策做了回顾梳理,并对未来海洋政策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2005-2008年中国耕地变化对区域生产潜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人多地少,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头等大事。而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因此,研究中国耕地变化对区域生产潜力产量的影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可以为国家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基于2005-2008年最新的气象观测数据和卫星反演数据,并结合2005、2008年耕地数据及其变化数据,从耕地资源的数量变化与质量特征两方面,研究2005-2008年耕地变化对我国全境内光温生产潜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耕地的变化过程中,光温生产潜力增加区与减少区产量变化不对等:增加区增加785.14万t,减少区减少2543.61万t,净减少1758.47万t;增加区与减少区光温生产潜力单产不对等:增加区平均光温生产潜力单产为11.89t/hm2,减少区平均光温生产潜力单产为20.99t/hm2,后者约为前者的2倍;增加区与减少区空间分布不同:增加区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内蒙古、宁夏、青海等西北、东北地区,生态用地开垦是其增加的主要原因,占77.25%,减少区主要分布在江苏、安徽、山东、广东等黄淮海平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是其减少的主要原因,占69.2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