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海洋学   1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石油地质勘探工作的开展,南海北部新生代海相地层被大量钻孔揭露出来,并在其中发现丰富的浮游有孔虫化石,本文通过浮游有孔虫在地层中的分布特征和规律,建立南海北部新生代晚期浮游有孔虫分带序列及其对比.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这口井的有孔虫地层分布,划分成4个有孔虫组合。并初步探讨了该群岛珊瑚礁的成因史,确认西沙群岛的珊瑚礁主要是晚第三纪时期生长和堆积的。指出,中新世早、中期珊瑚礁已经经历了岸礁、堡礁和环礁三个发展阶段,上新世早期,海侵规模可能超过了珊瑚礁的生长速度,造成钻孔中—套珊瑚贝壳碎屑堆积,更新世本区受冰期影响,珊瑚礁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剥蚀;全新世本区受新构造运动影响,为上升区。  相似文献   
3.
西沙群岛位于东经110°10′—112°54′,北纬15°41′—17°08′.它的主体基本上由两个小的群岛组成,东面为宣德群岛,西面为永乐群岛.石岛位于宣德群岛永兴岛的东北角,与永兴岛同处一个礁盘,两岛相距约1000米,落潮时可涉水而过.石岛是西沙群岛中最高的岛屿,现在已高出海面12—15米,出露面积约为100平方米左右.我们通过对不同部位岩层中有孔虫化石的研究,发现有孔虫组合特殊,反映为水较深、气候偏冷、海水盐度不太正常的环境,这对恢复当时的古地理环境,特别是对论证西沙群岛的新构造运动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5个方面论述了微体古生物在珠江口盆地新生代晚期海相地层层序地层学研究中的应用。层序地层的年龄主要自于浮游有独虫生物事件的测年资料,根据珠江口盆地实际情况和参照历年来各家常用的化石带年龄,初步建立了适合本区新生代晚期海侵层序分析的微体生物事件和化石带的年龄。  相似文献   
5.
南沙群岛永暑礁小潟湖岩心有孔虫动物群及其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永暑礁小潟湖"南永3"井高分辨率的岩心材料,结合其高精度TIMS U系测年,系统研究了1 682 a B.P.以来环礁潟湖沉积柱样的有孔虫分类?类型与属种的组成,揭示了其垂直变化?有孔虫共48属62种,都是全新世-现代种,其中底栖有孔虫55种?其组成表征了印度洋-太平洋有孔虫区系和热带珊瑚礁相环境?即使由温凉水种浮游有孔虫偏多的时段所反映的表层水温也相对偏低,推测其变化幅度很小?底栖有孔虫茸刺距轮虫δ18O含量的变化曲线呈4峰4谷交替,反映了永暑礁海区近1 682 a以来的气候有4个凉期和4个暖期,同2 000a以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周期一致?有孔虫种类的垂向变化也反映了海平面有些小变动?  相似文献   
6.
近十多年来,我国在南海北部开展了大面积的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先后发现了北部湾、莺歌海和珠江口盆地,并在这三个盆地中相继见到了工业性油流。随着南海石油勘探工作向前发展,有许多地质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和探讨。本文根据目前现有资料,论述南海北部“三层式”大型有孔虫肾鳞虫(Nephrolepidina)的绝灭层位和上新统与中新统的界线问题。 一、肾鳞虫的分布与绝灭 肾鳞虫Nephrolepidina是在1911年由Douville建立,它以第二胚室为肾形而得其名,以此从鳞环虫Lepidocyclina届中分出。它的轴切面可分为三部分:中间为赤道壳  相似文献   
7.
本文系统介绍了珠江口盆地最南的一个探井——BY7—1—1井浮游有孔虫生物地层和海侵层序。通过对该井有孔虫全面系统采样分析,发现了渐新世浮游有孔虫组合。这一重大发现给重新认识该区上、下第三系界线,以及对整个南海北部地层对比提供了新资料。并对有关的一些地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东沙群岛东北陆坡地带晚第三纪海相地层露头的发现经过,并从浮游有孔虫、地震剖面和海绿石同位素年龄资料初步确定其时代属中中新世。同时还探讨了露头形成的原因,是受海流、更新世低海面、新构造运动及其所处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南沙群岛永暑礁小Xi湖岩心有孔虫动物群及其沉积环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根据永暑礁小Xi湖“南永3”井高分辨率的岩心材料,结合其高精度TIMS U系测年,系统研究了1682aB.P.以来环礁Xi湖沉积柱样的有孔虫分类、类型与属种的组成,揭示了其垂直变化。有孔虫共48属62种,都是全新世一现代种,其中底栖有孔虫55种。其组成表征了印度洋-太平洋有孔虫区系和 热带珊瑚礁相环境。即使由温凉水种浮游有孔虫偏多的时段所反映的表层水温也相对偏低,推测其变化幅度很小。底栖有孔虫茸刺距轮虫δ^18O含量的变化曲线呈4峰4谷交替,反映了永暑礁海区近1682a以来的气候有4个凉期和4个暖期,同2000a以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周期一致。有孔虫种类的垂向变化也反映了海平面有些小变动。  相似文献   
10.
答“关于《微体古生物在珠江口盆地新生代晚期层序地层学研究中的应用》一文的质疑”THEANSWERTOSOMEQUESTIONSABOUTTHEARTICLETITLEDAPPLI-CATIONOFMICROPALEONTOLOGYTOTHESEQU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