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海洋学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在使用表层海水作养殖水的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养成池,整个养成阶段共检测到浮游纤毛虫33种,其中寡毛目(Oligotrichida)的种类最多,为14种。在一个使用沙井水作养殖水的杂色鲍养成池周年研究中,共观察到浮游纤毛虫24种。2类养成池的纤毛虫优势种都是尾丝虫(Uronema sp.)、钟虫(Vorticella sp.)和具沟急游虫(Strombidium sulcatum)。虽然后者养殖用水为沙井水,但养殖密度较大,水体交换量稍低,养殖水体中有机质含量高,嗜污性纤毛虫得以大量繁殖,其密度较前者高一倍。在养殖用水取水海区——红海湾近岸表层海水中,共检测到浮游纤毛虫27种,其中砂壳亚目(Tintinnina)纤毛虫16种。受水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影响,养成池与取水海区砂壳虫的种类组成和密度有较大区别。  相似文献   
2.
鲍人工养成阶段养殖环境中的周丛纤毛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定性和定量方法,研究了人工养成阶段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外壳的周丛纤毛虫的种类组成和优势类群演变。共观察到3纲9目35属58种纤毛虫,缘毛类Peritrichida的种类最多,有23种。在养成阶段的早期,周丛纤毛虫的优势类群为钟虫类;在养成阶段的中、后期,周丛纤毛虫的优势类群演变为聚缩虫类,其中交替聚缩虫Zoothamnium alternans占绝对优势;文中还对各种环境因子对养殖环境中的周丛纤毛虫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应用蛋白银染色法和采自大亚湾水域的拟急游虫进行形态学研究,并与文献报道的种类进行比较发现,该种拟急游虫在个体大小以及体纤毛的数量上与同属的其他相似种有着极明显的差异,定为拟急游虫属的一个新种,命名为大拟急游虫Strombidinopsisgrandis spnov。  相似文献   
4.
应用蛋白银染色法对采自大亚湾水域的拟急游虫进行形态学研究,并与文献报道的种类进行比较发现:该种拟急游虫在个体大小以及体纤毛的数量上与同属的其他相似种有着极明显的差异,定为拟急游虫属的一个新种,命名为大拟急游虫Strombidinopsisgrandissp.nov.。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