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海洋学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1.
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四倍体诱导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光控和行为学原理,控制中国对虾在适当时候产卵,在一定的时刻以温度休克和细胞松弛素的方法诱导受精卵发育成为四倍体。作者发展了对虾染色体制备技术,以中肠和触角腺、精巢为材料,从后期幼体直到8~9cm左右次成虾均获得较好的分裂中相。染色体倍性检测结果表明,最好的四倍体诱导成功率达66.7%。共获得10cm左右的实验对虾几千尾。初步观察表明,四倍体中国对虾具有一定的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2.
长江口区枯、丰水期后底栖动物分布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对长江口底栖生物曾进行多次调查研究:1980-1981年进行了“中美海洋沉积作用联合研究”( Boesch等,1986;孙道元、董永庭,1986; Rhoads et al.,1985;Sun and Dong,1985);1982-1983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进行了“长江河口南岸污染对底栖生物的影响”的研究(戴国樑,1989):1985-1986年中国科学院海研究所进行了“长江口底栖生物及三峡工程对其影响的预测”的研究(刘瑞玉等,本集)。通过这些调查研究,基本掌握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底栖生物的概貌。 1988年4月和10月,作者又对长江口枯、丰水期后底栖动物的分布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所用主要材料是在123°E以西,30°30′-32°00′N之间水域的35个取样站(图1)枯、丰水期后所获。海上取样每站以0.1㎡的表层采样器取样两次,通过0.5mm孔目的筛子冲洗后,样品在实验室内挑选、鉴定、称重和计数。  相似文献   
3.
灵山岛浅海岩礁区底栖生物的群落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海岩礁环境系高生产力区,在中、高纬度海域中,由大型海藻和大叶藻(Zosteramarina)所构成的初级生产力常为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数倍(Miller et al.,1971)。同时,此种环境又是以大型藻类或有机碎屑为食物的珍贵海产品鲍鱼(Haliotis)、刺参(Stichopus)、海胆(Strongylocentrotus)等的栖息场所和采捕作业区;还是一些优质鱼类星鳗( Astroconger myriaster)、鲈(Lateolobrax japonicus)等的藏匿场所和游钓渔业的渔场;重要经济藻类石花菜(Gelidium)等也在此环境中定着、生长。所以,浅海岩礁的资源开发前景很好。为了促进上述珍贵海产品的增、养殖生产和发展游钓渔业,有必要对浅海岩礁底栖生物群落的结构、功能进行系统研究,以便为岩礁区的资源开发和海岸带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为此,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在1987年初步调查的基础上,1992年以灵山岛为点,对水下岩礁环境和生物群落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本文主要分析浅海岩礁底栖生物的群落特点。  相似文献   
4.
5.
6.
对虾病毒病害综合防治系统工程操作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长江口区底栖生物及三峡工程对其影响的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三峡工程对长江河口区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和对策”的研究课题中,底栖生物的研究包括两部分内容。对活动性较大的经济无脊椎动物,是与游泳生物结合进行底拖网试捕调查,将另文论述。本文主要研究底栖生物中的底内动物(infauna)的生态特点。 本文研究根据的是1985年6月-1986年1月和1986年3-6月逐月调查所得的318个定量样品。海上取样以取样面积为0.1㎡的采泥器毎站取样两次作为一个样品,通过0.5mm的筛网冲洗,挑出标本并称重计数。  相似文献   
8.
1 科学管理,是对虾病害防治的极其重要环节虾池的生态环境对外来干扰自我调节能力小,稳定性差,生态平衡是脆弱的,所以,要维持虾池的生态平衡必须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管理,用化学、生物、物理的手段来调控,给对虾池生态环境以最大保护,避免病害的发生。1.1 生态环境的监测与保护盲目进水换水不能保持养殖水的稳定性,是养殖失控的表现,必须根据水质测试结果,科学地管理水质,在对虾养成期内应每天检测水温、溶解氧、pH、透明度,定期检测盐度、化学耗氧量、生物耗氧量等水质因子,及时掌握池内基础饵料组成、生物量变化和池底硫化氢含量,以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