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海洋学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黄芪治疗肾小球肾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平台获取黄芪的活性成分及相关的潜在靶点,通过Gene Cards数据库检索有关肾小球肾炎的相关疾病靶点,对中药-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黄芪-肾小球肾炎的药效靶点,并采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黄芪-肾小球肾炎靶点网络;使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的绘制;借助R语言以及Bioconductor数据库对黄芪治疗肾小球肾炎潜在作用靶点进行GO分子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筛选得到黄芪的20个有效成分及98个中药-疾病共同靶标,GO分子功能显示黄芪治疗肾小球肾炎主要涉及细胞因子受体结合、核激素受体结合、细胞因子活性、受体配体活性、转录因子活性等方面。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黄芪治疗肾小球肾炎核心靶点主要涉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等。结论:黄芪对于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作用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过程,基于网络药理学对此的研究,为临床应用黄芪治疗肾小球肾炎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