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篇
  2007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1958年我們进行了光电測沙的試驗,现将在試驗中获得的两点体会,写在下面供大家研究和参考;錯誤之处,尚希大家指正。第一:从試驗中証明,利用光电作用确能测出水中的含沙量,且灵敏度很高。在有效范圍之內,含沙  相似文献   
2.
今年四月下旬,陝西省榆林专区召开了水文水保試驗研究会議。全区各水文站、水保科学試驗站、各县农水部門的負責同志以及黄委会参加无定河水文水保調查工作組的人員参加了这次会議。会議中詳細討  相似文献   
3.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湖北麻城金罗家遗址古文化层样品进行了系统分析,检测出丰富的类脂物分子,包括正构烷烃、一元正脂肪酸、一元正脂肪醇和α-正构脂肪酮等,主要讨论正构烷烃类脂物的分布特征。正构烷烃的分布在各文化层不同,其中,在生土层以C17为主峰;西周文化层F2和F4两样品以C17和C31为双主峰,F3样品以C17为主峰;东周文化层主要以C17和C31为双主峰,而F 7以C31为主峰,F9以C17为主峰;唐宋文化层以C17和C31为双主峰;明清文化层以C31为主峰,现代耕植土层以C29为主峰。而正构烷烃高碳数C27/C31比值的变化反映出遗址域中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的相对变化,正构烷烃高碳数ACL值反映遗址域中的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之间的转变,有机δ13C表现为C3和C4植物,它们在本剖面上表现出多阶段的变化。因此,正构烷烃在不同的人类古文化层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除了反映当时的微生物活动、植物属种的相互取代或分子沉积后的改造作用外,还可能蕴藏着当时的气候变化和古人类活动的信息,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