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光照对凡纳滨对虾幼体变态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光照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体发育和存活率的影响,作者在研究中设定了4种单色光(红、黄、蓝、绿光)及不同光照强度(0、1 500、5 500、12 000 lx)进行实验并就光照对幼体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实验表明:4种单色光对幼体发育变态时间和成活率都有较大影响。幼体从ZⅠ变态发育至仔虾P1,蓝光的幼体发育时间最长,为262.83 h,比对照组多28 h;黄光存活率最低,只有14.49%,比对照组低25.00%,差异显著(P0.05)。同时,凡纳滨对虾幼体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对不同光色的敏感度不同,红光和黄光只对溞状幼体变态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糠虾幼体的发育却有促进作用;蓝光和绿光对整个发育阶段都有影响。光照强度对幼体的存活和变态影响差异显著(P0.05)。幼体从ZⅠ发育至P1,12 000 lx光照下幼体变态发育耗时最长(257.33 h),存活率最低(1.63%)。在溞状幼体期,光照大于1 500 lx时,幼体的变态时间增加,存活率下降。糠虾幼体期可适应光照在5 500 lx以下的环境,而仔虾期则可适应120 000 lx的光照。建议根据不同发育阶段调整光照强度,当幼体在ZⅠ时,光强应控制在1 500 lx以下,之后可逐渐增强。本实验结果可为凡纳滨对虾育苗期间的光照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潘状幼体厌食症是指潘状幼体发育到第2期后,出现摄食突然减少和停食的现象,幼体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探讨育苗用水处理方法、抗菌素、有益微生物制剂对防治凡纳滨对虾潘状幼体厌食症的效果。结果表明:1)用次氯酸钠、百碘、溴氯海困对育苗用水进行消毒处理没有预防潘状幼体厌食症作用,用甲醛处理水有一定的预防效果,幼体发病率为75.3%,低于对照组的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利福平、土霉素、庆大霉素、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等抗菌药物对潘状幼体厌食症防治效果不佳,除利福平外,其他药物组幼体发病率、存活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有益微生物制剂光合细菌、乳酸杆菌、芽孢杆菌、复合活菌制剂EM活菌、虾蟹宝活菌和乐多源活菌对潘状幼体厌食症都有不同程度的预防作用,幼体发病率、存活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乐多源活菌预防效果最好,幼体发病率仅19.8%,比对照组低63.3%,治疗作用仅乐多源活菌较好,可治愈50.0%的发病幼体,其他活菌治疗效果不佳。建议潘状幼体厌食症应采取处理水和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相结合方法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