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海洋学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将从极端耐盐的假单胞杆菌中克隆得到的3个基因,即转录调控因子基因,NADH脱氢酶Ⅱ基因和磷酸甘油磷酸酯酶基因转入淡水蓝藻Synechococcus sp.PCC 7942中,使受体藻对NaCl的耐受性从低于2.5%显著提高到4.5%,进一步证明了这3个基因确定与生物的耐盐性密切相关。本实验为进一步培育耐盐经济作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采用本实验室构建的丝状蓝藻Calothrixsp.PCC7601基因整合平台系统供体质粒pUTK转化单胞蓝藻Synechococcussp.PCC7942,通过抗性筛选获得了具卡那霉素抗性的转化藻株.经Southem杂交证实pUTK部分序列已整合到Synechococcussp.7942染色体DNA上;红光诱导后通过蛋白质SDS-PAGE电泳,Westernblot证实pUTK的胸腺素α1基因得以有效表达,表达量达到总蛋白的4.8%.结果表明,基因整合平台系统供体质粒pUIK不仅可转化丝状蓝藻Calothrixsp.PCC7601,还可转化单胞蓝藻SynechococcussP.PCC7942.  相似文献   
3.
以链霉蛋白酶制得了杜氏藻(嗜盐单胞绿藻)的原生质体。采用聚乙二醇(PEG)-钙离子法将它们与大肠杆菌(含氯霉素乙酰转移酶基因质粒)的球1,20,1状体进行融合。“融合子”酷似杜氏藻。它们对氯霉素抗性的显著提高寓示了大肠杆菌的质粒已转移到“融合子”细胞中;而且,“融合子”的蛋白质组分与杜氏藻和大肠杆菌相比已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近年来蓝藻基因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聚胞藻PCC6803基因组研究方法和成果,包括最佳分析软件的选择,所获得的基因组基本信息,以及后基因组研究的部分成果.蓝藻基因组间差异很大,文中介绍了其它蓝藻基因组的基本信息和在各个藻种里的重要发现.文章最后探讨了蓝藻基因组的研究意义和前景.  相似文献   
5.
采用本实验室构建的丝状蓝藻Calothrixsp.PCC7601基因整合平台系统供体质粒pUTK转化单胞蓝藻Synechococcussp.PCC7942,通过抗性筛选获得了具卡那霉素抗性的转化藻株。经Southern杂交证实 pUTK部分序列已整合到Synechococcussp.7942染色体DNA上 ;红光诱导后通过蛋白质SDS PAGE电泳 ,Westernblot证实 pUTK的胸腺素α1 基因得以有效表达,表达量达到总蛋白的4.8 %。结果表明,基因整合平台系统供体质粒 pUTK不仅可转化丝状蓝藻Calothrixsp.PCC7601,还可转化单胞蓝藻Synechococcussp.PCC794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