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海洋学   1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微云  柴敏娟 《海洋学报》1981,3(3):472-476
乌贼是重要的海洋水产资源之一,对其视觉特性的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显然都有一定的意义。视网膜电图(ERG)作为网膜的综合电活动是反映视觉特性的一个良好指标。乌贼的ERG的特性至今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对其ERG的波形和适应特性作了较详细的描述。续文将报导对ERG的光谱敏感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头足类是否具有色觉,是一个近70年来逐渐被人们重视、讨论的课题。Hess(1910年)用枪乌贼为材料,观察其瞳孔反应,提出该动物是色盲的。相隔四年,Frhlich观测四种章鱼游离眼的视网膜电图(ERG),认为这些动物具辨色能力、有色觉。而Pléron在  相似文献   
3.
几种甲壳动物视网膜电图特性的昼夜节律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棉芯电极记录未经麻醉的乳斑虎头蟹Orithyia sinica、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和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的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比较ERG特性的昼夜节律性。结果表明,乳斑虎头蟹ERG特性表现为其敏感度变化有昼夜节律性,白昼和晚上的光谱敏感曲线和峰值基本不变,仅在长波段和短波段出现不吻合;三疣梭子蟹和日本对虾ERG敏感度无昼夜节律性变化,白昼和晚上的光谱敏感曲线和峰值完全重合。这种差别可能与动物栖息地的光环境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用生理二道仪和LASER-310型微机记录石斑鱼鳃盖运动的波形,研究不同浓度γ-BHC对鱼呼吸频率和振幅的影响,探讨了以咳嗽和驱逐反射作为石斑鱼受γ-BHC毒害的生理学监测指标的可行性,同时也观测了中毒鱼行为反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The ERG-determined scotopic spectral sensitivity (Sλ) curve of the intact anesthetized cuttlefish Sepiella maindroni de Rochebrune attains its major peak at 490 nm with no secondary peak. In adaptation to white or colour light of different intensities, both peak and shape of S λ curve have no change. It is suggested that only one receptor system is present in the retina of cuttlefish, as a result, its colour-discrimination ability appears to be lacking.  相似文献   
6.
Cu^2+,Zn^2+对罗非鱼鳃盖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1)水体中含Cu2+和Zn2+的浓度越高,鱼中毒越深,鳃盖运动振幅的增大和频率的减小就越显著。(2)Cu2+/Zn2+混合液对鳃盖运动的影响具明显的协同作用,它的致毒效应分别为单一因子的3~5倍。(3)毒性次序:5×10-6Cu2+/50×10-6Zn2+>2.5×10-6Cu2+/25×10-6Zn2+>5×10-6Cu2+>50×10-6Zn2+(V/V)。(4)频繁的咳嗽反应是Zn2+中毒的主要症状,驱逐反射是Cu2+中毒的主要症状,两者均可作为单一和混合重金属离子污染的敏感生物学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三疣梭子蟹视觉特性的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疣梭子蟹分布广,资源丰富,经济价值高,是我国重要的海洋水产资源之一。它的趋光行为表明其视觉特性在生活中占重要位置。目前,对无脊椎动物视觉研究多以昆虫和头足类为对象。虽然Wald等对马蹄蟹、蜘蛛蟹等的色觉方面有过研究,但未能得出一致结论。郑微云、罗会明于1979年所发表的论文,曾用行为方法对三疣梭子蟹色觉进行过研究,但不够深入。我们试图用电生理方法对三疣梭子蟹的视觉特性作较系统分析,为了解甲壳动物视觉特性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8.
长毛对虾复眼感受系统的光谱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实验用长毛对虾(Penaeus penicillatus)于1984年3—5月捕自厦门附近海域。以Ag—AgC1电极记录非麻醉状态下复眼的视网膜电图(ERG),着重从ERG波形、光谱特性方面,研究长毛对虾复眼感受系统。结果表明:(1)长毛对虾复眼明视ERG波形具波长特异性,在白光和颜色光(478,625 nm)适应下,蓝色(461,490 nm)刺激光所引起的ERG波形均与红色(616,642 nm)刺激光所引起的波形有明显不同。(2)暗视光谱敏感曲线(S_2曲线)峰值位于520—540 nm之间,明视S_2曲线的峰值较暗视S_2曲线峰值向短波段偏移约50 nm。蓝色光(478 nm)适应的S_2曲线峰值位于570 nm附近,红色光(625 nm)适应的S_2曲线峰值位于480 nm附近。此外,在蓝(480 nm)或红(642 nm)背景光下,随着背景光的增强,复眼对单色光敏感性的变化率有所不同。上述结果说明,长毛对虾复眼具有峰值分别约为480和570 nm的两感受系统。  相似文献   
9.
柴敏娟  郑微云 《海洋学报》1982,4(6):784-787
头足类是否有色觉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有些人[1,2]认为头足类有辨别颜色的能力;另一些人[3]却认为无色觉,它对颜色的反应仅取决于亮度.Hamasaki(1968)[3]研究麻醉状态下的章鱼视网膜电图(ERG),观察到ERG的光谱敏感曲线(Sλ曲线)无浦氏(Purkinje)位移.  相似文献   
10.
陈荣  柴敏娟 《台湾海峡》2000,19(3):364-366
将4种不同浓度的Ca^2+溶液灌注罗非鱼嗅上皮,观测其对罗非鱼嗅电图(electrooltactogram,简称EOG)电位幅值的影响,结果表明:Ca^2+对罗非鱼EOG具双重效应,在一定浓度范围(1~4mmol/dm^3)内,随着Ca^2+对EOG的效应由抑制逐渐转向促进,表现为反应的增大与Ca^2+浓度的提高呈正相关。但当Ca^2+浓度进一步提高到8mmol/dm^3时,EOG反映减小,呈现抑制效应,本文探讨了Ca^2+影响EOG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