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海洋学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1.
养殖文蛤体内寄生的一种吸虫幼虫及宿主组织病理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文蛤吸虫病害研究的基础资料,报道了寄生在文蛤体内的1种复殖吸虫幼虫的形态结构及宿主由此所产生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研究表明:该吸虫分别为咆蚴和尾蚴。咆蚴圆筒形,内含不同发育阶段的尾蚴。成熟尾蚴体成扁平舌状,具有口吸盘、腹吸盘,1对眼点和1条细长无刺的尾巴。该吸虫主要侵占生殖腺,少部分幼虫进入附近的消化盲囊、鳃、肾等部位。轻微感染者,生殖滤泡萎缩,生殖细胞发育滞后;严重感染的宿主,生殖腺完全被侵占并耗尽。消化盲囊、鳃、肾等器官组织也因幼虫感染呈现不同程度的病理学变化;严重者上皮细胞水肿或脱落,肌肉组织结构紊乱或溶解等。本工作同时显示,吸虫寄生可诱发宿主血淋巴细胞大量增生,并产生凝集、组织浸润及形成包囊等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2.
文蛤外套膜"肥大症"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3~5月,山东莱州某养殖场部分养殖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出现外套膜异常肥大现象.组织病理学研究显示,患病贝外套膜、水管、鳃、足等器官组织内粘液细胞增多,水管两侧的外套膜结缔组织中粘液细胞增生尤为明显.同时,患病贝各器官组织还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病理学变化,主要表现为组织结构紊乱,上皮细胞肿胀、脱落,生殖细胞滞育、退化,肌纤维变形、溶解,血细胞增生并诱发炎症反应等.在患病贝体内主要观察到3种寄生性原生动物,分别为缘毛类纤毛虫、粘孢子虫及1种顶复门类“孢子虫”.纤毛虫数量较少,主要寄生于鳃表面;粘孢子虫数量较多,寄生在水管、外套膜、鳃、性腺、消化盲囊、血淋巴等器官组织中,以水管结缔组织内数量最多;而顶复门类“孢子虫”主要发现于消化道结缔组织中.组织病理学研究表明,这3种寄生虫可能是病害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