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海洋学   3篇
  201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海草生态系统是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而底栖藻类是海草生态系统中的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功能。2013年1月、4月、7月和10月在荣成月湖草场的三个断面上对其中分布的大型底栖藻类进行了随机取样调查,并对不同季节底栖藻类的群落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共鉴定出大型藻类16种,隶属3门13属,其中红藻门2属2种,棕色藻门褐藻纲4属4种和绿藻门7属10种;草床和空斑内的藻类季节变化均显著(P=0.000,P=0.008),春季草床内底栖藻类种数最多(13种),秋季S3断面的草床内底栖藻类生物量最高(2191.44±1021.16)g·m~(-2),冬季三个断面的空斑内和夏季S2断面的空斑内为发现底栖藻类;大多数情况下,各断面上草床内Shannon-Wiener多样性、Pielou均匀度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大于相应断面上空斑内的值;聚类和排序结果显示,在一年四季中底栖藻类群落结构在草床内和空斑内大都呈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季节变化和海草分布特征对底栖藻类的群落结构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黄海镆铘岛海域海草床数量分布及其生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草床是近海三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具有巨大的碳储备功能,并为众多海洋生物提供重要的栖息场所及食物来源,在维持近岸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6年8月通过对黄海镆铘岛海域的现场调查,发现分布面积为272.84 ha的海草床主要种类为鳗草(Zostera marina)和红纤维虾形草(Phyllospadix iwatensis)。鳗草的分布面积约为177.23 ha,占总面积的65%,主要分布在镆铘岛沿岸的海参养殖池中,红纤维虾形草的分布面积约为95.61 ha,占总面积的35%,主要分布在沿岸的礁石上,呈明显的带状分布。鳗草的平均株高为(86.8±5.8)cm,平均植株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64.0±14.2)株/m~2和(528.7±20.5)gDW/m~2;红纤维虾形草的平均株高为(112.8±3.8)cm,平均植株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087.0±35.4)株/m~2和(2320.0±26.6)gDW/m~2。红纤维虾形草的分布水深为(1.80±0.04)m,海草床的水体溶解氧含量较高,达到(10.4±0.1)mg/L,分布有鳗草的海参池塘的底质粒径为(4.6±0.1)mm。结合历史资料,发现该海域海草床退化现象十分严重,这除了受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外,与过度的人类活动干扰有关。并提出了海草床修复与保护的建议和对策,可为进一步研究与保护该区域海草床生态系统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
虾海草属(Phyllospadix)共有五种,其中两种是西北太平洋沿岸的特有种,三种是东北太平洋沿岸的特有种。虾海草草床为鱼类提供产卵、育幼和索饵场所。然而,由于自然条件的变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几乎所有的虾海草草床都处于衰退状态,山东半岛沿岸曾经十分丰富的虾海草资源也几乎消失殆尽。目前,我国对虾海草的研究很少。以美国为主的学者对虾海草的三个美洲特有种进行了大量研究,而以日本和韩国为主的学者则对其中两个亚洲特有种进行了一些研究。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虾海草形态、生长、生理和繁殖等内容进行了综述,并对我国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我国今后开展虾海草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