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海洋学   2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2 毫秒
1.
蓝东兆  方琦  顾海峰  李超 《台湾海峡》2004,23(4):453-457,i005
本工作通过分析厦门湾表层沉积物中的甲藻休眠孢囊,发现了1种有毒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休眠孢囊,及两种有害甲藻休眠孢囊: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具刺膝沟藻(Gonyaulax spinifera).对塔玛亚历山大藻进行了培养。并初步研究了该藻的毒性及贝类对其毒素的积累.研究结果表明,厦门海域沉积物中的塔玛亚历山犬藻是有毒的.它的较适宜生长环境条件是:水温20~25℃.盐度为25~30,光照度为3000~50001x.塔玛亚历山大藻在每年的4月26日至6月10日、10月11日至11月20日可能会形成有害藻华,危害厦门海域的海洋生物并可能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2.
长牡蛎四倍体诱导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琪  吴建绍  曾志南  方琦 《台湾海峡》2001,20(4):528-532,T005
本文采用长牡蛎三倍体卵子与二倍体精子授精,用0.5mg/dm3CB处理受精卵抑制第一极体排放诱导出四倍体.处理组在担轮幼虫期检测染色体,4个处理组的四倍体分别为13.95%、12.19%、0%和40.00%.处理组3染色体数在24、25条.其中处理组1、3、4获得稚贝(1~3mm),存活率分别为0.49×10-5、212×10-5和23×10-5.处理组1获得稚贝108粒,处理组3获得附着稚贝7万粒,处理组4获得附着稚贝7000粒.文中还就三倍体雌贝怀卵量及四倍体诱导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厦门文昌鱼人工繁育批量生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仁杰  方琦 《台湾海峡》2007,26(1):121-128
2005年5月21日至7月6日从厦门市翔安区欧厝附近海域采集文昌鱼亲体6批共计550余尾,移入室内进行强化培育.7月16日和17日夜间,培育的亲体自然排放精卵并受精,共获得受精卵125万粒.受精卵孵化获得浮游幼体115万尾,孵化率达92.0%.孵化的幼体经25d较高密度人工培育,获得99.2万尾体长0.31~0.72cm的文昌鱼苗及未成苗浮游幼体;分苗疏养后,又经28d继续培育,存活的幼体几乎全部潜入沙层中,最终获得体长0.55~1.30cm的厦门文昌鱼潜沙苗23.2万尾,其53d育苗成活率达20.7%.这是国内外首次人工培育获得成批量的文昌鱼增养殖苗种.进而于2005年11月6日向厦门文昌鱼自然保护区实施了国内外首次的文昌鱼资源人工增殖放流.  相似文献   
4.
微体生物和它们的化石在研究现代风暴和古风暴沉积方面是一个很好和有效的指标。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几十年来有关海洋风暴沉积研究中微体生物的应用。目前主要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对古风暴层有孔虫、硅藻的研究上,而孢粉方面的研究较少。应用微体化石揭示地质历史时期古风暴的发生频率已较为成熟。但未来需提高古风暴重建的可靠性、准确性和精确性,以及探讨微体化石记录与风暴强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有关现代风暴过程中微体生物的研究稍显逊色,研究程度较低。了解现代风暴过程中不同沉积环境下微体生物的沉积特征、面貌,它们的形成和保存机制等将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5.
缢蛏室内外结合人工育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缢蛏幼体实验生态研究取得满意结果的基础上,从室内培育浮游幼虫和室外培育稚贝来探讨缢蛏人工育苗的方式。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是解决蛏苗不足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三沙湾海域沉积物中甲藻休眠孢囊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李超  蓝东兆  方琦  顾海峰  陈晨  王检国 《台湾海峡》2003,22(1):38-45,T001
通过对福建三沙湾海域50个站位海底沉积物进行研究,共发现9属20种甲藻休眠孢囊。其中,有毒种类2种:Alexandrium minutun、A.tamarense,有害种类4种:Alexandrium affine、Gonyaulax spinifera、Lingulodinium polyedraum、Scripp-siella trochoidea。文中对孢囊的形态与丰度、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东海陆架晚第四纪沉积硅藻及其古海洋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超  蓝东兆  方琦 《台湾海峡》2002,21(3):351-359
本文对东海陆架DG9617岩芯沉积硅藻进行了研究,共分析鉴定出97种和变种,有近10种硅藻在岩芯中连续分布,且有较高的含量,而其余种类含量极低,仅零星检出。根据该岩芯中产出硅藻种类、含量及硅藻丰度变化特征自下而上共划分出3个硅藻组合带及5个亚带。结合孢粉资料,对产出3个不同硅藻带岩芯的地层年代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该岩芯所代表的地层年代为中-晚全新世,硅藻I组合带大致为大西洋期的沉积,硅藻Ⅱ组合带应为亚北方期的产物,而硅藻Ⅲ组合带与亚大西洋期对应。文中并对不同硅藻组合带产出时的古海洋环境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海湾扇贝浮游幼虫适宜饵料种类和密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用6种不同种类和不同密度的单胞藻作为海湾扇贝浮游幼虫的饵料,进行对比实验研究,从而提出了海湾扇贝浮游幼虫期最适宜的饵料种类与密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福建省厦门湾、闽江口海域、三沙湾三个主要河口海湾144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甲藻休眠孢囊的系统分析,根据甲藻休眠孢囊的形状、外壁结构、颜色、表面修饰物等形态特征共鉴定出9属25种及不定种,并对各孢囊属种的特征进行了分类描述,其中有毒甲藻休眠孢囊2种,即Alexandrium minutun,A. tamarense, 有害种类4 种, 即Alexandrium affine,Lingulodiniumpolyedrum,Scrippsiella trochoide.通过对比表明Alexandrium affine,A. minutum,Diplopelta cf. parva,Polykrikos cf. schwartzii,Protoceratium reticulatum,Protoperidinium minutum,P.cf. minutum,P. cf. americanum以及Alexandrium sp.,Protoperidinium sp.1,P. sp.2等11种甲藻休眠孢囊为本次在福建省海域新发现的种,这些新发现的甲藻种类可能是近年来通过国际间往来的航运船只在我国沿岸海域排放压舱水或贝类引种带来的.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